浙江概况    
·浙江省简介
·杭州市简介
·绍兴市情
·台州市情
·地理历史
·文化艺术
·经济发展
·投资环境
·对外开放
·旅游风光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美图
杭州美图
美丽的杭州
美丽的杭州
美丽的夜景
美丽的夜景
杭州美图
杭州美图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07连线浙江 > 金华站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文化,让婺城乡村如此精彩

  那天晚饭后,随婺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桂竹等来到雅畈镇,在镇上随处一走,舞曲声、器乐声、腰鼓声,以及高亢的婺剧唱腔不时传来,将这里的夜晚渲染得比白天还热闹。

  在镇中心的灯光球场上,一位全身着大红练功服的妇女正领着几十位身着红T恤的妇女在跳健身舞。而灯光球场的另一头,一群红衫白裤的妇女,在一位男士的指挥下,正投入地打着腰鼓。据在场的雅畈镇委宣传委员、纪委书记马文钱介绍,这些文娱活动都是群众自发、政府推动形成的,只要不下雨,这样的场景每晚都有。

  那位领舞的妇女叫严艳明,今年56岁。因为平时爱好跳舞,从电视里看到老年人跳健身舞的场景,非常喜欢,就买了碟片在家学跳健身舞。从去年11月份开始,有人开始到她家跟着她学跳舞。慢慢地,人越来越多,家里挤不下了。春节后,她们把场地转到了灯光球场上,于是,每天晚饭后,六七十位妇女伴随着音乐齐跳健身舞,成了球场上一道风景。

  离灯光球场不远的一幢两层楼房里,不断传出悠扬的婺剧音乐声。这里原先是村中心小学,因学校搬迁,经镇政府同意,这幢有着宽敞教室的空置楼房成了一帮器乐爱好者的活动场地。

  走进二楼一间亮着灯光的教室,只见十几个人坐成一个半圆,每人手中一件乐器,正专注地照着曲谱演奏乐曲,曲谱后的落款是“雅畈镇器乐演奏班”。据介绍,这个演奏班成立于2002年,现在有11个固定成员,他们每个人都会几样乐器,虽然他们的职业不同,有医生、老师、理发师、司机、农民,但相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了好朋友。他们共同出钱购买乐器,自己制作二胡,每周四个晚上集中活动。除了自娱自乐之外,还经常编演一些符合当前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小节目为村民演出。他们编演的计划生育小戏《催生饭》,曾在全区计划生育文艺会演中获一等奖。最近,一出表现雅畈铜山斗牛的婺剧小戏《铜山斗牛》已经创作完成,正在排演之中。

  在一家手机卖场门口,一块悬挂着的大大的喷绘广告上“雅畈玉池手机电影广场欢迎你”的字样显得特别显眼,广告的白色背面就是一块现成的电影银幕,一部精彩的故事片正吸引着众多村民观看。

  电影放映员余稚勇正是手机卖场的业主,这是他一年前投资开设的免费露天电影广场。余稚勇告诉记者,去年7月份手机卖场开张时,为了聚集人气,也想让村民晚上有个休闲娱乐的地方,余稚勇决定利用门前的空地来放露天电影。他花一万多元钱买了设备,从此,每天晚饭后7点钟左右,这里就会聚集起不少的本村村民和外来打工者。到现在为止,近20平方米的喷绘广告银幕已经换了4块了。文化细胞培育工程已见成效

  叶桂竹告诉记者,在婺城区,像雅畈这样有着丰富文化生活的乡村比比皆是。从2005年开始,婺城区委、区政府把文化工作重心下移,确定把“一优秀两示范”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也即文化细胞培育工程列为政府十大实事之一来抓,每年投入文化专项经费100万元,村村通广播工程50万元,使全区农村文化建设有了极大的推进。仅两年时间,全区就创建了10个优秀文化社区、54个文化示范村、3个文化特色村、45户文化示范户。不仅建设整合了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文体队伍,也吸引了广大群众热情参与,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求乐、求健的基本需求和求知、求富的现实需求,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

  为了营造更好的农村文化发展氛围,婺城区委、区政府通过开展“百场演出送农村”、“百场电影送农村”的“双百”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

  现在,婺城区基本上每个文化示范村都有一支拉得出、唱得响、舞得起的文体队伍,而且形式和内容极为丰富,有文化娱乐类的戏曲、器乐小组,有健身类的腰鼓、篮球、乒乓小组,有传统文化类的舞龙、舞狮、木偶、纸马灯等等。有的乡镇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文艺会演,而这两年来农村土生土长的文体队伍在台上唱起了主角。为了激励文体队伍的参与和表演热情,每到年底,只要通过区里考核组的考核验收、评定,确认为合格的,都将给予共一万元的实物和现金奖励。今年的“百场演出送农村”活动,婺城区将原来单纯的“送”演出,改为由当地村民一起出节目参与演出,从而大大促使当地的“自发文化”转变为“自觉文化”,使原先“文化仿佛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调味品”成为“大家难以割舍的‘日用品’”。各有所长的文化特色村

  今年3月份以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的指导下,婺城区委宣传部、区教文体局通过走访、了解、比较,最终确定了5个有区域代表性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试点村,使其成为各有所长的文化特色村。

  婺城区政府所在地的白龙桥大德垄村,村民打乒乓球的传统由来已久,经常是吃过晚饭后,男女老少排队轮着打,且水平都不错。通过市级农村文化建设工程试点,村委会非常支持村民搞文体活动,从微薄的村集体经济中拨出资金,修建灯光球场、配备录音播放机,让村民们跳健身操,打腰鼓。现在该村晚饭后有两个热闹的去处,一是活动室里打乒乓球擂台赛,一是灯光球场如火如荼的妇女健身腰鼓队伍。

  通过“五个由民”顺利实施村庄整治零上访的罗埠镇下郑村,已经相继成立了十响班、腰鼓队、篮球队,建立了图书室、广播室,制定了文化系列制度,着手整建室内活动场所,让农民享受到了文化带来的精彩生活和更多的生活乐趣。

  汤溪寺平村于2005年被婺城区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该村除了用好古厅堂外,还投入图书室、广播电视室、室内外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建立了腰鼓队、民间乐队、文艺表演队、篮球队、舞龙队等文体队伍,创作了《四个大嫂夸寺平》、收集了100多个民间俚语故事、编写了《九峰银娘》等书籍。具有当地特色的表演队伍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他们纷纷加入到表演队伍中,与村民同乐。愉快的农家乐,曾被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

  莘畈乡井下村,与龙游、遂昌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接触外界信息不多。该村抓住农民想了解信息又交通不便的特点,着力发展农村广播事业。通过接进通信光缆,安装室外调频广播,配置村广播室,丰富了农村百姓的文化生活,使百姓的文化热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迸发。最近村里举办的首届村文艺大赛,还吸引了很多在外工作的村民回村参加比赛。

  竹马乡金店村是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文明村。村里建有文化体育中心,文体活动以书法见长。自从开始试点工作后,村民对建设农村文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文体队伍从原来的三四支发展到书画、剪纸、锣鼓班、十字绣、篆刻、健身操、舞龙等13支。在参加全省“农民种文化”百村赛暨竹马乡首届现场书法大赛上,金店村的农民书法家好好地“秀”了一回,金国平、徐冬根两位“草根”书法家还被邀请参加上个月在绍兴举行的“兰亭雅集”农民书法大赛。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