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为先,互动发展
1、资本市场。台州在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作用的同时,不忘打造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外资、国资、股资都是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中瞄准的对象。台州民营经济在企业上市方面不但实现了从十六大前“零”的突破,目前共有上市公司11家,其中在深圳中小版上市的企业有7家,成为在深圳中小版上市企业最多的地级市之一。我们不仅跟大型国有企业——浙江物产集团联合建立了船舶服务公司,更是有钱江、苏泊尔、吉利、石梁等一批企业纷纷与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大型企业实现资本嫁接,借助外资和国资联合重组,实现资本市场的拓展。
2、国内外市场。2006年,台州自营出口总额达70.35亿美圆,是2002年的四倍,有48个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第一。可以说,外贸出口已经成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同时,台州民营经济的一大特色就是市外经济,台州在外创业的认数达100多万人。就拿上海为例,台籍在沪企业家年销售收入在1000亿以上。他们对拓展市场、引领台州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品牌市场。品牌市场是民营经济发展必然与实力的体现,台州着重打造三块品牌。一是区域品牌,台州荣获了“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十二大品牌经济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二是行业品牌,工业经济作为台州民营经济的典范,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了“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中国再生金属之都等30多个国字号生产基地;三是企业品牌,台州涌现了钱江、吉利、海正、飞跃、星星、苏泊尔等一批知名企业;另外,台州还拥有大量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通过构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四级品牌体系,打响“台州制造”品牌。
(三)创新为本,集约发展
1、模式创新。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如不及时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就难以为继,更谈不上争先进位,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我们就会落伍。创新发展模式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走节能降耗的发展之路。我市抓住我市列入省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机遇,以实施“2525”工程为平台,主抓抓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生态园区和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在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考核中,我市该项一级指标连续得分全省第一。
2、技术创新。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从本质上看,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加强了四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产学研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行业和区域技术中心为载体的共性技术开发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31家,使两者总数分别达到4家和35家。引进了100家国家级大院大所落户台州。
3、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通过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育了一批新型企业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台州不少企业家已成为国内外同行中的知名人士,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和表彰。
(四)服务为基,全面发展
1、金融服务。2003年,台州被列入中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共有2500家中小企业完成信用征集工作,2000家企业通过信用等级评定,建立了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网站。成立了50多家担保公司,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并建立了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扶持民营银行发展,主动为台州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台州建立了台州商业银行、台州泰隆商业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民营银行,是全国唯一拥有三家股份制银行的地级市。为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和引导,设置了考核指标,连续6年开展了对十多家金融机构的考核,2006年考核奖励资金达160万元。
2、会展经济。高度重视研究会展经济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以会展业为突破口,展示台州民营经济风采。重点办好中国塑交会、中国(浙江)汽车工业博览会和家用电器博览会,争取将台州会展业打造成独具特色、具有广泛影响的会展经济。目前,中国塑交会已成为商务部重点支持的17个展会之一。同时,有重点地选择适合台州工业发展的国际、国内会展并组织企业参展,比如,组织参加了智利中国商品博览会。
3、现代物流。生产是创造财富,流通是实现财富。大力引导发展工业物流业、现代服务业,重点放在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技术培训、研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金融保险、市场与销售、会计和证券、法律等方面的生产性服务。积极鼓励台州民营经济从纯粹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流通型企业发展。
4、公共事业。台州在历史上是个穷山偏壤的区域,交通落后。为改变这种困境,民间集资建设了甬台温高速台州段,并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台州黄岩机场、上三高速、台金高速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并启动甬台温铁路、沿海高速、台州新机场等大型项目。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打开了台州接轨长三角,迎接世界产业辐射的大好机遇。
二、台州民营经济发展方向
民营经济是台州经济的主体,是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今后,要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大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创新,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转”。
(一)转型
1、产业转型。目前,我市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型产业为主,产业层次仍然不高,积极推进产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型,从一般制造业向装备制造业转型,是今后我市民营经济进一步提升的主要方向,要充分发挥我市现有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按照产业发展内在要求,提升我市原有产业层次,促进一些高新技术主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拓展产业链、优化集群结构,努力构筑若干个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同时,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
2、产品转型。重视新产品研发,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抢占行业产品创新的制高点,实现从“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通过科技创新,努力使我市工业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从贴牌向自主品牌生产转型。加强市场需求研究,细化产品分类,针对各地消费条件和习惯,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培育和打造自主品牌。
(二)转移
1、承接转移。要抓住全球产业大调整的战略机会,从全球、长三角的范围内定位和寻求台州自身的发展,更加积极主动地接轨上海、握手宁波,承接国际、长三角,宁波等地的产业转移,加强与外地政府、企业的合作,营造更好的投资营商环境,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2、输出转移。台州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台州发展资源、空间和市场有限,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向国内、国际进行资本输出,在台州以外地区进行资源配置,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中心,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的号召,向中西部、中部、东北等地区转移产业。
3、布局转移。在国家持续的宏观调控背景下,各种生产要日益紧缺,土地供需矛盾最为突出,要在提高存量土地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要结合城市化进程,修编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调整工业布局,从沿路、沿江发展转向沿海发展,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型工业和海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