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路线上海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杭州苏州无锡南通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京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走遍长三角 > 浙江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几大标志

  舟山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

  2004年12月18日,新华社播发了一则简讯: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当年舟山市海洋经济总产出已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20.1%,海洋经济增加值14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68%,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简讯令很多外地人对舟山刮目相看。

  什么是海洋经济?国土资源部如此解释:海洋经济是指人类依赖和依托海洋资源、空间或其他条件,开发利用或保护而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它是陆地经济活动的扩展和延伸,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具有科技含量大、投资高、风险大等特点。

  放眼国内,舟山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得天独厚。作为全国唯一的群岛城市,全市由1390个岛屿组成,拥有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为陆域面积的15.2倍。我市岸线绵长,港域优良,主航道可通行20万吨以上的大型船舶,是建设深水良港、发展大宗物资中转储运和大型临港工业的理想基地。据了解,一个年炼油能力1000万吨的石化企业办在舟山,比办在上海和南京,运输、能耗每年可少支出4.5亿元和6亿元。舟山拥有秀丽的海洋风光,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舟山还有“中国渔都”的美誉,沈家门渔港是世界三大著名渔港之一。

  2003年,省委“八八战略”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同年,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舟山考察工作时指出,舟山要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推进海洋开发,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出重要贡献。舟山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开始以大海为谱,奏起蔚蓝色的乐章。从2003年8月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六六决策”,到2005年1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3×3’产业发展重点”战略,舟山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路日趋成熟。即坚持二、三、一产业发展导向,突出每个产业的三个重点,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打造海洋经济强市这一品牌。2005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510亿元,同比增长21.9%,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61%。2006年,我市海洋经济总产出增加到650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63.3%。这三年间,全市海洋经济一年一大步,总量不断扩张,质量不断提升,距离海洋经济强市这一目标也越来越近。

  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休闲旅游和海洋渔业,是舟山海洋经济的“四驾马车”。2006年,临港工业总产值实现335.5亿元,同比增长30.4%。港域吞吐量完成1.14亿吨,海运业成为全省第一大市,舟山港务集团完成组建,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等项目加紧施工,港口物流方兴未艾。海洋旅游全面提升,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15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18.9%。海洋渔业也得到了平稳发展,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76.6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养殖产值11.6亿元。

  个例:

  这里是全国最活跃的船舶交易市场之一

  “出售2750吨级杂货船一艘,1986年6月日本建造,船级ZC,价格面议。求购25000~35000吨级散货船一艘,船龄不超过18年,价格面议……”走进位于定海卫海路海韵大厦的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的交易大厅,迎面的大型电子显示屏上,红色字样的国内市场船舶出售和求购信息,不停地滚动播出,感觉就像置身于股票交易大厅。这里是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二手船舶交易市场,也是全国最活跃的船舶交易市场之一。去年共成交船舶625艘,成交金额35.6亿元,成交金额占国内各船舶交易市场交易总额的50%左右。

  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成立于1998年6月,前身为舟山船舶交易市场,2003年11月改现名,是全市仅有的2家省级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之一。作为一家专业为国内外船东、船舶经营人和船舶经纪人等提供船舶交易场所、信息、技术、咨询等专业服务的国有股份制企业,公司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国内最具规模、功能健全的专业船舶服务性企业和航运专业市场,成为反映我市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晴雨表。据了解,目前每月通过该交易市场成交的二手船舶数量在40艘以上,旺季可达到50艘以上。

  从2001年的成交船舶675艘、成交金额4.19亿元,到2006年的625艘、35.6亿元,五年间,成交数量虽减少了7.41%,但成交金额却增加了7.5倍。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舟山良好的航运市场环境和航运业的兴旺,也反映了交易船舶开始更多地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单船成交金额大幅度提高。

  分析2006年的交易,买卖双方中,至少有一方在舟山的船舶交易占成交总额的75%左右。买进的船舶比卖出的船舶要多,使全市的运力不断提升。除了以前就交易不错的散货船和油船外,用于港口建设的工程船交易数量的上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舟山在港口建设方面的步伐越来越大。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船舶交易的地区跨越很大。假设我在大连有一艘船想出售,我就会到全国各个船舶交易网站把信息挂出去,国内甚至国外有兴趣的买家,看到后就会来联系。”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网络在当今交易中的重要性,2005年1月,公司控股组建了舟山易舸软件有限公司,今年,交易市场主办的新版航运信息网正式上线。其中不仅为客户提供了大量的船舶买卖、航运人才、租船货运服务等信息,更增加了不少类似阿里巴巴网站的商务功能。“希望此举能让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船东对舟山的船舶交易市场投入更多的关注。”这位负责人如是说。

  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

  2006年,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是1.14亿吨,比2001年增加了2.5倍。短短五年间,舟山港域已初步建立起水水中转功能突出、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大型综合港口构架体系,在全国沿海港口确立其独特地位的同时,也为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大支撑。

  对舟山这样一座有着优越区位、资源优势的群岛城市来说,港口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一大基础产业,重要性不言而喻。2003年8月,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六六决策”,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开发、利用好港域的区位、资源优势等思路。

  开展水水中转是舟山港域的最大优势。据测算,马迹山港区矿砂中转按每年2000万吨吞吐量计算,如果分别用20万吨和6万吨级船舶从澳大利亚启程作一程运输,前者的运输成本可比后者节省8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还减少了海洋污染。通过连续多年有针对性的“筑巢引凤”和深挖潜能,一批重要的水水中转项目相继落户我市或扩大生产规模。去年舟山港域1.14亿吨吞吐量中,通过水水中转的矿石、油品、煤炭三大宗物资占了总量的70%。其中前两项又占总量的65%,是支撑港域吞吐量的关键,也是舟山之所以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能源、矿石等战略物资和大宗物资储运基地一张“王牌”的原因所在。

  2002年12月,马迹山港区矿砂中转一期项目正式通过验收,随后数年,年吞吐量一直稳定在2500万吨左右。作为全国最大钢铁集团宝钢的“前院”,马迹山每年的中转量占集团进口矿砂总量的60%,在集团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油品方面,中化岙山石油中转基地和册子岛原油中转基地的中转量占舟山港域吞吐总量的近28%。2005年,岙山基地被确定为我国首批四个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之一,说明舟山在国家石油储运大棋局中是一枚重要的棋子。随着马迹山二期项目的开工、册子岛原油中转基地的满负荷运行,舟山在水水中转方面还将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吞吐量上升的背后是港域基础设施的脱胎换骨。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我市新建、续建、在建重大港口项目17个,新建码头51座,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全港域拥有定海、沈家门、老塘山等8个港区,有生产性泊位3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11个。港区布局合理,泊位配套齐全。

  2006年12月底举行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7年,舟山要开启以港兴市、全面跨越的新征程。港口好像高昂的龙头,将带动港口物流、临港工业一同腾飞,舟山港域迎来了更加灿烂的明天。

  相关链接:

  资源优势“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理论上舟山港域年吞吐量最大可超过10亿吨 舟山港域位于我国近海南北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及钱塘江的交汇点上,背靠长三角,扼江海联运要冲,与上海、宁波、杭州等中心城市隔海相望,居亚欧、亚美及远东等远洋主干航线的扇轴点,区位优势明显。港域可开发利用岸线总长度2444公里,其中水深超过15米的岸线200.7公里,水深超过20米的岸线103.7公里,资源优势“国内罕见,世界少有”。

  2003年,舟山港域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2004年突破7000万吨,2005年达到9051.97万吨;2006年,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14亿吨。按每公里深水岸线可承载500吨年吞吐量的系数测算,舟山港域资源的理论最大支撑能力可超过年吞吐量10亿吨。

  个例:

  老塘山见证舟山港域的发展

  2002年6月15日,随着第一根灌注桩开钻,舟山市“十五”重点建设项目——老塘山港区三期工程正式开工。工程位于舟山岛野鸭山西端,建设规模为5万吨级兼靠8万吨级多用途码头,总投资1.78亿元。作为全市最大的公用综合性港区,老塘山港在“十五”时期再次扩容。

  老塘山是舟山港域发展的“见证人”。1987年4月1日,舟山港正式对外开放。同年8月3日,老塘山港区一期1.5万吨级码头工程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成为我省地方港口中第一个建成的万吨级泊位。码头泊位长250米,占当时开放岸线总长的五分之一强。1993年3月,老塘山港完成第一次扩容。总投资6932万元的二期工程竣工。工程包括2.5万吨级、7000吨级煤炭专用码头各1座及陆域配套设施。

  从一期的散货到二期的煤炭,老塘山港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大宗散货水水中转,吞吐量一度占舟山港域总吞吐量的近两成。其成功的实践和出色的业绩,为日后我市大力发挥港口的集聚作用、开展大宗物资中转储运、做大做强临港工业积累了经验。 2004年4月,老塘山三期建成投入使用。码头能适应粮食、大豆、木材、散(件)杂货等多货种作业需要,全封闭输送线每小时运力达1300吨。同月,与三期毗邻、投资1.5亿元的舟山中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入生产。作为落户舟山的“中”字号大企业,公司主要生产高蛋白饲料、各类植物油脂等深加工产品,生产能力可达日加工大豆/油脂2000吨。三期的港口优势和现代化配套设施,使“中海粮油”实现了大进大出,有效降低了流通成本,投产当年实现产值4.8亿元,次年6月成为我市工业史上首家月产值超2亿元的企业。

  2005年,与老塘山三期相距不远的省中转储备粮库建成。老塘山三期工程犹如龙头,带动舟山向国际粮油集散中心这一既定目标加速迈进。

  三期的8万吨级、2.5万吨级两座码头位置对称,利用码头门机可直接进行减载过驳作业。这一特色使码头从建成之日起,便成为舟山开展“海进江”减载业务之时。仅2004年,老塘山三期就为长江沿线50余艘散货船装卸粮食、煤炭、矿砂、钢锭、硫矿等货物111.86万吨。2006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64.26万吨,老塘山港成为南京、南通、张家港等长江沿线港口进港船舶的重要减载地。

  在三期发展的同时,老塘山一期、二期这五年也是雄风不减。其中二期已成为我省码头泊位靠泊等级最大、装卸设备最齐全的大型沿海煤炭中转基地。据了解,2006年老塘山共完成吞吐量1238万吨,占舟山港域总吞吐量的10.86%。

  目前,老塘山四期、五期前期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其中五期计划建造10万吨级兼靠15万吨级码头,将创下我市公用码头吨位的新纪录。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省第四位

  2006年,在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市的社会事业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支撑,各项事关公众福祉的事业气象日新,社会发展水平蒸蒸日上: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顺利推进;一批大型的公众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设施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59项;基本普及了15年教育,城乡基础教育得到了协调发展;建立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全市已成立了13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步构建了县区、乡镇、社区三级公共卫生管理网络,舟山群岛流动医院的医疗队服务全市36个偏远小岛1万多名渔农民;全市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主要健康指标位于全省前列;人口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文化新闻旅游事业取得新突破;引进承办全国性、全省性体育赛事8项,89万人次参加187次各类各级体育比赛,“全国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落户我市;全面启动海岛生态市建设,全市完成绿化造林11441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48平方米,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达90%,空气质量均好于二级标准;全市共引进紧缺人才达1728名,其中博士8名;城乡就业得到有效统筹,13165名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5067名城镇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养老保险范围扩大到各类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人数达70146名,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4%;社会救助站覆盖全市44个乡镇、255个社区,五保及“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5%以上,农村危房全面得到改造;社会安全继续巩固,去年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高达98.49%,位居全省第一。

  社会发展事业事关方方面面,与民生息息相关。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发展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发展的成果要让全体舟山人共享的宗旨,五年来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推进各项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努力推动社会和经济同步发展。这五年,我市获得“省级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连续第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获得2005年度“平安市”和综治工作先进市称号。四县区均通过教育强县考核。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呈现新景象。2006年10月,省统计局根据人口与就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科技与教育、卫生与文化、生活质量、社会保障与公平、公共安全等8个领域53项指标,对全省11个市进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综合评价,我市位居全省第四位,比上一年度提高1位,相对领先指标由上一年度的11个增加到14个。

  个例:阿拉农村跟城里差不多了

  “人家讲起来就眼痒,要是两老头统住在这里,一年就可以从村里领到近5000元。”腊月廿八,当许多人正忙着置办年货时,普陀区朱家尖镇南沙社区的江彩菊还悠闲地坐在寺岙村的办公室里,与村干部一起聊着这几年来发生的点滴变化。

  63岁的江彩菊心里藏着一本账,笔笔都记得很清楚:每位村民每年可以领到300元,60岁以上老年人另外还有300元;水电费、有线电视费每月可以补助15元,一年是180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每月可以拿80元;还有以奖代保金,每月可以拿33元……总共加起来,6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可以领到2200多元,这还不包括过年过节村里发的福利呢。

  在这位老妇女主任看来,随着南沙景区的不断开发、游客的不断增多,寺岙村民的生活与以前真是大不一样了。江彩菊扳着手指说:五年前,我还要愁年纪大了咋弄,只有一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怕要饿死;现在没心事了,有空就到小店、村委坐坐,讲讲聊聊。从2002年开始,村民去世,村里还给2000元的丧葬费。五年前,根本就不敢有到外地走走的念头,现在村里组织老年人隔年出去旅游一趟,去杭州、上北京、游苏州…… “现在阿拉农村的生活跟城里差不多了,甮种菜,甮养猪,早夜可以去沙雕广场锻炼身体,下雨天就去室内健身室。”听得出,江彩菊爽朗的笑声是发自内心的。她说,现在唯一遗憾的就是身体不够好,身体好点也好多享几年福。

  寺岙村干部仇雪娣告诉记者,自1995年朱家尖旅游开发后,一边是旅游业快速发展,一边是政府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村里有100多户人家开家庭旅馆,村民日子越过越好,人均收入从2001年底的5131元增至去年的7800元。村民马勤俭对此表示赞成,他说从2002年以来,随着“沙雕节”品牌的打响,他家的“惠实饭店”生意越来越好,2004年直通南沙景区的329国道延伸段建成通车后,他还买了辆皮卡车专门用于小饭店的采购。目前寺岙村的私家车已有10多辆。接着马勤俭的话,仇雪娣又补充说,朱家尖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省级生态乡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省“四五”普法先进乡镇、省体育强镇……五年来获得的一连串荣誉称号,成为朱家尖镇五年来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提高的最好证明。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外贸进出口总值一路上扬

  舟山对外开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但在改革开放之初,舟山的对外开放明显滞后,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五年,我市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2002年1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浙江舟山港口岸马迹山港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吹响了我市大开放的号角。2003年和2005年国家又两次调整舟山开放范围,处于长三角东大门的舟山对外交流的门越开越大,到2006年底,我市对外开放的面积已达到1364平方公里,实现了重点项目建在哪里、口岸开放跟进到哪里的目标。口岸大开放促进了我市外贸进出口的大发展。 这五年,我市企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越迈越快。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02年的4.9亿美元,一路上扬到2006年的27.1亿美元,年均增长37.5%。2006年全市GDP外贸依存度为65.1%,出口依存度为39.0%。截至2006年12月,全市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达到400家,比五年前增加了近4倍,对外贸易队伍的扩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这五年,是我市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市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船舶、精深加工水产品、纺织品等产业和系列产品。历史上舟山以渔出名,出口商品中也是水产品一枝独秀,出口比重一直占80%以上。但是在这五年内,我市的出口格局已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以船舶为代表的工业品出口额在2006年首次超过了水产品出口额,两者的比例是40.6∶39.3。

  这五年,我市出口水产品初步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充分开拓国际市场”的指引下,我市出口水产品积极进口国外水产品原料,利用自身强大的精深加工能力,加工成产品出口。2006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市进口的初级水产品比重上升,出口下降,精深加工水产品占出口水产品的比重提高到60.5%,比2005年上升了13.2个百分点,显示我市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分工价值链的高端。 在以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贸易伙伴多元化发展,并且随着国内、国际的贸易政策与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市场结构调整。目前我市出口市场已遍布五大洲的120余个国家和地区,比五年前增加了50个。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