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7日讯 春天去日本京都看樱花,夏天去马尔代夫踏海,秋天去加拿大看枫叶,冬天去阿尔卑斯山滑雪……这些曾经只在书本上读过的景点,而今已成为不少浙江人的出行目的地。
五六年前,“出国”对于绝大多数百姓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事,然而,这样的情况在短短几年间有了巨大变化。出境游已不是梦想。不少旅游目的地,其出行价格,也从此前的“阳春白雪”,变成了浙江人可以接受的“市场价”。
2002年,我国开放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只有19处,而到2007年初,该数目已上升到了132个,而目前已接近140个。
越来越多的浙江人感叹,世界变小了。但一位资深旅游业的人士却这样表述:“不是世界变小了,是我们的心变广了。”
翻开张岳林的护照,只见小小的红皮本上,盖满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章。张岳林一个又一个地辨认着,每识出一个,便会回忆起一些出境游的趣事。粗粗一数,那上面花花绿绿的章,已经有近20个。
在那么多旅客中,张岳林一家人给浙江省中国旅行社出境部的陈欣安,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这个大家庭每年都会出去一次的,基本上常规的线路都玩遍了,明年还打算去南非。那是蛮大的一家子人呢,有十来个人吧,最高龄的老太太今年已70多岁了。”
张岳林一家开始出境旅行,最早还是在2002年夏天,“好像就在一夜之间,出国去新马泰游玩,成了一种时尚。那个时候,我就与家人朋友商量着,要出国去看一看。”
而这种最初“看一看”的好奇心,使得他每年都存一笔专用款项,用来出境旅游。他坦言,一开始出国玩,只是为了“长长见识”,“看看老外都是怎么生活的”,“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有业内人士感叹,我国出境游市场开放至今已有20余年,但在2002年以前,只有新马泰火爆过较长时间,而其他开放的国家规模相对较小,没有形成出游热点。
2003年后,随着德国、马尔代夫、日本、法国等地的相继开放,出境游一下子受到国人关注。特别是浙江市场,因为其良好的经济发展和开放的思想观念,成为国内出境游最先热起来的几个省之一。
“2002年前,花一笔钱出去旅游甚至出境旅游,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事。但随着这几年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对于老百姓来说,已成了习以为常的事。即便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也基本可以保证一年出去旅游一次。”省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
特别是出境旅游的增长率惊人。从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来看,浙江的出境旅游市场人数,2006年比2002年增长了83%。
出境游从观光走向休闲
而今,连张岳林76岁的老母亲,都已经习惯了出国听听“洋文”,日韩、新马泰、澳新、欧洲各国、美加……一开始的那种“看新鲜”劲儿,已经慢慢散去。
“对于我们来说,出国旅游成为了一种放松的方式,也成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张岳林的说法颇具代表性。
据省旅游局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出境旅游的浙江人当中,以休闲度假、商务考察为主要目的的人数增长迅猛。而以往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目的的人群,则呈现衰退趋势。这一趋势,与全球旅游最新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携程旅行网度假业务部的韩宇青表示,在浙江,像张岳林一家自己出钱选择目的地出境游的人越来越多。
2002年前,出境游主要力量集中在新马泰等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公出境。而随着浙江地区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旅游签证的开放,浙江人自己掏钱到境外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因私出境的人数大幅上升,目前已经超过因公出境的人数。
“旅游签证的开放,大大促进了出境游市场产品的成熟和繁荣。以前高价的机票,随着游客的大量输出而变得廉价,而游客对于线路的深度化要求,也会不断提高。”韩宇青说。
与前几年相比,近两年来,出境游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游客们开始选择“自由行”、“深度游”这些新型旅游方式,对于旅游的体验要求,也开始“精品化”。
几年前,浙江人还只是小心翼翼地选择日本、韩国、东南亚这些“近邻”出行,而今,连肯尼亚、阿根廷、南非这些非主流的线路,也受到了不少浙江人的热捧。
曾经还只是紧跟着导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自助游,自己安排旅游线路。
“正因为浙江人的总体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者才会对旅游市场的产品有更细化的需求。浙江人已开始不满足于享受物质生活,而开始享受精神生活。”韩宇青分析道。
回忆五年来出境的点点滴滴,张岳林感触最深的,还是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环保理念”。作为杭城一家纸业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到了国外,常常会在比较中学到很多。
“在异国的马路上,鸽子和天鹅在人们的脚边走来走去,水干净得没有一点异味,没有成堆的垃圾,一些旧物回收体系也非常完善……对比这一切,我都会对自己的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反思和推敲。在旅游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环境的重要性。”张岳林不无感叹,正是通过这种反复对比和“取经”,浙江人的精神世界在逐渐丰富,“视野开拓了,心变得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