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5月12日讯(记者 梁国瑞 李敏) 几天前,网友“会稽顽石”在浙江博客网上反应了梅家坞茶林中有树木被环割的现象。今天上午,本网以《西湖茶里为何有树的眼泪?在线记者梅家坞茶山林木被毁调查》为题,报道了梅家坞茶园树木惨遭环割的现象。
今天,杭州市园文局和钱江管理处分别对此事作出回应,而梅家坞村的村委会主任则声称自己并不知情。
毁林种茶存在已久
据杭州市园文局、钱江管理处等管理部门回应,景区茶园内的茶农“毁林种茶”的做法存在已久,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杭州市园文局工作人员介绍,“毁林种茶”的现象从上世纪6、7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主要涉及国有林地与集体茶地之间的问题。村民的差地属于集体所有,而很多茶农因为利益的驱使,“就是为了想多种几亩地”,才做出这种毁林种茶的举动。
钱江管理处综合管理科蒋春其也向记者证实,毁林种茶是当地管理部门一直以来关注并不断查处的违法行为。
蒋春其告诉记者,“毁林种茶”是当地农民在钻法律的空子。“1984年山林定权发证的时候,只对有茶园的山林证件上注明有茶林,并未将茶地的面积涵盖进去。”而根据当时的分类,林地分为国有林地、集体所有林地、国有土地集体代管林地三类。“这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茶农往往钻这个空子,不断往林地里蚕食。”
根据杭州市园文局与西湖区等单位近年的重新测量,发现被茶农毁坏并蚕食的国有林地达到300亩左右。考虑到茶农的生产生活,最后管理部门通过置换林地的办法进行调节。
查处就像“猫捉老鼠”
由于取证、查处难度大,管理部门对茶农的这种做法表示非常无奈。“这么大的林地,很难对每个边边角角都管理到。”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管理部门只好定期对林地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侵占国有林地的情况,即进行退茶还林,将种上的茶树拔掉,再种上树木,“就是这样,才保持了基本相持的状况。像‘猫捉老鼠’一样。”
根据长期的执法获得的信息,钱江管理处综合管理科蒋春其介绍说,当地茶农往往会雇佣外地农民,对茶园旁边的树林进行毁坏,然后种上茶树来获利。
杭州市园文局工作人员也证实,很多是外地人在具体操作,本地的茶农基本不会自己动手毁林。外地人往往先将树砍掉或者割掉,然后种上茶树,再买给当地的茶农,以获取每亩几千元的回报。
“最头疼的事情是处罚的力度太轻。”蒋春其说,即使管理部门现场抓到有人毁林,处罚的力度还是不能达到震慑作用,“一棵树也就一立方米左右,按照规定来处罚,也就是罚200元左右,还不判刑。”
另外,毁林的证据很难取证、现场抓获的处罚力度轻等等问题还会成为另一种“纵容”,让毁林的举动更加有恃无恐。
然而,对于眼皮底下的“毁林种茶”行为,梅家坞村的村委会主任翁广银却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不知道这种事情的,也不管这个事情,最近都在进行村庄整治,不接头的。”当记者进一步追问的时候,这名村委会主任也是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拟装摄像头“捉老鼠”
对于这种长期存在,屡治不效的“毁林种茶”行为,管理部门也探索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对付。
目前,杭州市园文局主要靠这样几种措施对毁林种茶进行遏制:首先是加强对茶农的宣传教育。再是加大执法力度,对山林进行巡查,并与钱江管理处等属地单位进行联合执法。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定期进行退茶还林,通过法律手段,让毁林种茶的茶农得不到好处。四是通过景区护绿使者、护景使者的保护工作,保护景区的林木。从2003年到现在,杭州市园文局已经有上千名护绿、护景使者。
钱江管理处目前正在评估安装摄像头的可行性。蒋春其介绍说,目前吴山上已经安装上了摄像头,一个摄像头可以对方圆几公里内进行监控。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装摄像头的成本非常高,装一个就要70-80万元,而钱江管理处辖下有33000多亩林地,如果全部装上的话,成本将非常庞大。”蒋春其说,比较可行的是对一两个地方进行试点。
但是,安装摄像头需要在山头的制高点上先假设铁塔,这样一来会不会影响景区景观,又将成为另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