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把加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工作来抓
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良仟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们第2组的委员听取了郑继伟副省长代表省政府所作全省教育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委员们认为,报告对近年来我省教育工作所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是实事求是的,提出的改进措施是积极有力的;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在建设“教育强省”中做了大量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同时,委员们也提出意见、建议。结合本小组委员们的审议意见,现我着重就农村教育问题作一个发言。
一、我省农村教育的特点
农村教育是我省教育工作的难点。通过前一阶段对金华、衢州、湖州等6个市的调研,我们的感受是,我省各地都在努力促进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使农村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把加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来抓。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教育公平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创建“教育强县”为抓手,努力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加大对教育投入,依法落实“三个增长、两个提高”,让所有的农村孩子都“念上书、念好书”。如东阳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教育事业发展放在关注民生之首,对这次人大审议工作所提出的意见,高度重视,专题研究,落实措施,市财政每年设立教育装备专项资金500万元、义务教育段学校新建项目经费2500万元,农村教育列为重点扶持。二是合理规划,优化布局城乡教育资源。各地按照“高中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原则,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科学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构建起基本适应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格局,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全省中小学已从38万所调整为7200多所。三是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的“四项工程”成效明显。从2005—2007年底,全省各地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共投入34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118亿元。到2007年底,全省受资助的中小学生比例达14%;食宿改造面积285万平方米,使农村中小学寄宿学生实现人均一张床,生均食堂面积1平方米,惠及200多万名农村孩子,有效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使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农村困难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四是积极探索,努力构建起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再苦不能苦学生、再穷不能穷教育”。全省各地全面确立“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基本建立,并向农村教育倾斜。如温州市及所辖的县(市、区)都设立农村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农村教育建设。近年来,开化县积极引入全社会资金1300万元,建成了12个希望学校,还通过省有关部门引入华侨200万元,用于发展农村教育。五是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各地积极发挥创新精神,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如衢州柯城区的城区学校实施“一校两区”模式管理农村学校、江山市实行农村学区管理体制、台州市实施“中心校战略”以及杭州建立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等形式,辐射和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努力提升城乡教育整体水平,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二、当前我省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要求,我省要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还任重道远。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工作有待加强。从全省来说,农村中小学调整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有部分地方的小规模学校(农村教学点)“撤转并”调整较难。到2007年底,全省共有6个班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555所(个)。其中开化县、常山县农村教学点分别有44个、52个,这两个山区县的农村教学点占全省173%。这类小规模学校(农村教学点)大多是师资薄弱、教学设施陈旧,有的还是危房。在调研中发现,受地方财力弱的制约,有的农村学校破旧校舍改造还没有完全到位。如兰溪市农村中小学尚有1万平方米的破旧校舍仍需要修缮改造,该市水阁辅导完小的学生宿舍破旧、拥挤,卫生环境差、安全隐患大,亟待解决。
(二)农村教学设备设施简陋状况需进一步改善。近几年来,农村中小学校舍漂亮了,但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破旧、落后,多媒体教室建设不快,生均占有的图书和计算机比例不高、音体美设施不全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与城区学校教学条件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差别,成为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学前教育落后,师资素质差、经费缺乏保障、中心乡(镇)公办幼儿园少带动力弱和民办幼儿园设施简陋等问题比较突出,有待于改善。
(三)教育债务重和农村办学经费不足较为普遍。当前,全省中小学办学经费只靠财政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虽然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定额逐年提高,但仍与一些农村中小学实际日常运行开支有一定缺口,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各地反映,现行省定生均公用经费的最低限额标准偏低,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生均公用经费最低限额,应在2008年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450元、300元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另外,今年省财政生均公用经费的拨付款项最快要到5月中旬才到位,加剧了办学经费的紧张。近几年,为了发展基础教育,各地一些学校通过银行贷款或社会筹集等形式举债开展校舍建设或改造,有的学校债务相当重。如到2007年,金华市基础教育负债139亿元,其中义务教育负债56亿元(农村教育负债38亿元)。
(四)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素质弱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农村教师的总体素质与城镇教师有较大的差距。如金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高标率均比城镇教师低10多个百分点,农村小挂中高教师、普通中学高级教师比例分别为城镇的1/25、1/8。农村教师队伍还存在着年龄老化、理念僵化和知识老化的“三化”现象。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紧张问题突出。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学校的规模变大,寄宿学生增加,而各地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音、体、美等专职教师缺编和无学生生活管理人员编制的问题,造成教师兼课、兼职多,工作压力重,要求增加农村教师编制呼声强烈。现在农村小学、中学师生比例为1 ∶23、1 ∶19,城区为1 ∶19、1 ∶135,这种教师编制政策,有失城乡教育发展的均衡性。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福利较低,与当地公务员、城市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福利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对我省农村教育的建议
农村教育是我省建设“教育强省”、建设“文化大省”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公平的重点。为了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建议: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党的十七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增强法制意识,坚定不移地将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来抓,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各级人大及常委会要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政府各项教育工作更有效地落到实处,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机制,保障农村教育发展。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教育法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规定,保障农村教育发展的经费。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长效机制的建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教育,激发企业、个人参与办学积极性。要完善教学经费保障制度,一方面,省政府要逐步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另一方面,要改进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方式,简化手续和程度,以缩短拨款时间,建议省财政生均公用经费学期初按50%金额先预拨到学校,学期中核对、清算后足额下拨,以确保中小学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省政府提出到2009年全面完成化解义务教育债务的目标,这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调研时,有的县(市、区)反映,化解债务时间短、地方配套压力重、化解难度大。建议各市、县(市)政府要负责多渠道足额筹集偿债资金。对化解债务难度大的县市,省里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债务化解任务的完成。
(三)继续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在总结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要继续研究解决少数农村中小学破旧校舍改造的问题,从当地实际出发,统盘考虑,不留死角。建议少数还有破旧校舍的所在县市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省里对财力弱的县市继续给予必要的扶持,以深入推进这类学校校舍改造,切实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为实现山区、海岛和边远地区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有关县市要认真研究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区别对待,继续做好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撤转并”工作。对确认不撤并的小规模学校(教学点),以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要求,及时制定确保校舍安全、改善办学条件的办法和措施,通过采取中心学校托管、城区的优秀青年教师定点支教和“名师帮扶”等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各地要重视做好外来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同时,要依法制订撤并农村中小学后校产处置政策,盘活的资产,用于农村教育建设和教学设施改造。
(四)加强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地要全面落实对国家、省有关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实施好新一轮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强实训基地、工程技术类专业和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各级人事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改革和完善现行职校教师准入机制,重点解决学历“瓶颈”和“非师范类”教师的引进等问题,以建立一支高技能、实用型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职业学校要面向农村、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广大农民,把更多农村孩子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同时,要积极参与“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等项目,认真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和农民培训工作,组织开展面向青壮年农民的“双证制”教育培训试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二要发展学前教育。建议省政府出台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意见,规范学前教育工作,努力推进全省每个中心乡镇建1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各地要重视落实好公办幼儿教师的编制,推行中心公办幼儿园托管农村民办幼儿园等制度,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三要加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全省各地要进一步关心特殊教育,规划布局,抓好建设,提高特教公用经费,兑现特教教师津贴,保证残保金的3%用于特教,提升特教质量和办学水平,以吸纳农村弱智残孩子上学。
(五)探索创新,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各地要认真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有关精神,探索创新,统筹城乡教师待遇,关心农村教师,增加教师的编制,促进教育公平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特别是在工资津贴、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和师资培训经费等政策,要向农村学校倾斜,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师素质。针对农村教师单身宿舍差,建议设立教师单身宿舍资金,作为一项“暖心工程”,用于投资建设或改造一部分配套的单身住房,以留住教师,安心服务农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