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上,还有很多像庞建德一样的老街坊,以及时光钟表坊这样的老店,他们前方的路怎么走,是个现实问题
时光钟表店的境遇,其实也是现在中山路上很多老店的一个缩影。
尽管有关部门终于理解、认同了庞建德的坚持和执著,但庞建德并未因此感到轻松。
经过这次事件后,他知道,要想守住祖业,绝非自己醉心于技术就可以。传人之困,经营之困,一个个现实问题,仍摆在他面前。
时髦青年继承祖传技艺
倘若庞建德不曾接过父辈衣钵,时光钟表店或许如中山路老街上许多老店一般,早已步入历史的尘埃。
现在庞建德也在考虑传人的问题。但他说,除了勤奋、天赋和悟性方面的素养要求外,他很明白,这门手艺已告别它昔日的显赫,做这一行很难获得财富,因此,即便“有合适的人,也未必愿意来做。”
庞建德最初在电力部门工作,在当时属于高薪阶层。但个性耿直的他却因不习惯工作氛围而辞职回家了。
早年的庞建德,热衷于弹吉他、搞乐队,头发烫得卷卷的,爱穿花衬衫喇叭裤。在等待就业中,庞建德接受父亲的建议开始试学祖传手艺。
1987年5月5日,庞建德正式恢复中断了近30年的“时光”老招牌。最初的三五年,时髦青年很没耐性,不大坐得住,而钟表修理是个极为精细的活,于是,钟表店的业务在那段时间里很大程度上依赖庞建德的父亲和大伯父。
三五年后,时髦青年渐渐变成了一个沉静的中年人,手上香烟袅袅,在工作台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头上,古董的钟声清脆,穿透百年老宅的木门,直飘到中山路上。
不很认可河坊街模式
谈及那些已经在电力部门中做到中层以上岗位的同学同事,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在庞建德的眉梢闪过。但他话锋一转,仍然强调自己将坚守祖业,他觉得“这是一种责任”。
20多年来,庞建德在他那1平方米的工作台前,看着中山路老店一年年凋零,也亲眼看到了附近曾经更破败的清河坊,近几年红火了起来。
说起河坊街,庞建德摇摇头。“的确是红火了,但原住民才是老街的灵魂。”在庞建德看来,河坊街的商业气息有点重。
其实,他和中山路上很多老街坊都清楚,如果河坊街模式复制到中山路来,将会给他们带来多少财富。
“但我愿意守,无怨无悔”。庞建德说。放眼望去,如今仍在中山路的住家,大都是无怨无悔地停留在老街的浮华背后。
老街是个相对封闭的人际关系圈子,即便是生意也不例外,庞建德说,他的顾客很大部分是一些老主顾,另外一部分是周边的居民,再就是一些慕名辗转打听而来的客户。
他很清楚,那些老主顾也在一天天老去,而祖业还要继续。尽管他不是很认可河坊街模式,但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守与不守的悖论
此次中山路立面整治,政府有关部门的表述是,“新中山路”开街,将是明年国庆黄金周杭州旅游的新亮点,展示“宜居、宜商、宜文、宜游”国际旅游综合体的风貌,展示“中国生活品质第一街”和“南宋御街”的风采。
老街坊并不抗拒立面整治和有机更新。庞建德他们只是担心,过多的翻新和包装,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会改变、破坏老街的风貌,河坊街并非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样本。虽然舒适的公寓套房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可少一户人家,少一家店,老街就少一分味道。
但是,他们同样也反对将老店装入博物馆,封存起来。因为那样的老店,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古董,失去生命力之后的老街老店,一样难逃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命运。
说起“时光”的未来,庞建德最近萌生了一个新想法,请软件专家来帮他设计一个可以自行配置手表结构的软件,让有兴趣的人来DIY手表,而他则负责提供技术支持。他觉得,在不损害老街老店根本风貌的前提下,引进新元素,才是老街老店的新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