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1日讯
为纪念新昌建县1100周年,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和新昌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浙东唐诗之路申遗暨中国天姥山文化研讨会”昨在新昌举行。会议围绕浙东唐诗之路七大文化底蕴、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以及天姥山文化研究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等著名学者出席大会并作学术发言。
上世纪90年代初,新昌民间学者竺岳兵首次提出“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并很快得到国内学术界特别是唐代文学研究界的认同。1994年,中国唐代文学年会在新昌举行,“浙东唐诗之路”成为会议的主题。此后,新昌又陆续召开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经过10多年的研究发掘,硕果累累,有些甚至填补了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空白。去年,新昌县政府成立“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诗路申遗进入实质性阶段。但存在的困难很多。
对此,与会专家学者指出,诗路涉及到多个地市,沿“路”政府间的协调非常重要。建议成立一个省级的领导机构,协调涉及地区共同申报;在国内申遗过热的情况下,诗路申遗要做好长期准备。在如何申报上,有学者提出申请“文化景观”可能更容易获得成功。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表示,作为一种典型的线型文化,浙东唐诗之路的申遗优势明显,但不足也很多,申请“文化景观”也许更符合这条古代黄金旅游线的文化风貌。
还有学者表示,申遗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人为景观和传说内容。学者们一致表示将全力支持新昌做好诗路的学术研究、挖掘整理工作,争取申遗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