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谁都不会想到,温州永嘉桥头镇,这样一个处于贫瘠山坳里的小镇,却“冒”出了一个全国闻名的交易市场。就是在菇溪港旁、桥头街上,一群农民冒着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的风险,坐上几天几夜的火车赶到全国各地,再用肩膀扛着一袋袋纽扣回到这里,摆起了小摊,吆喝声、叫卖声、喧闹声忽然之间“淹没”了桥头街,中国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桥头纽扣市场就此诞生。 [详细>>]
    记者手记
30年,一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又从“有”到“无”。30年,小小的纽扣成为了自由商品的象征,桥头一条街地摊成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耀眼信号。
    相关链接
·桥头纽扣一年产值16亿
·狄家斗的1979:浙江包产到户第一步
·台州农民用68本日记见证30年巨变
·浙江评选改革开放30周年100个典型事例
·改革开放三十年,潮起东方看浙江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为了吃上米饭 她把钱缝进腰带爬上了火车
  王碎奶,当地的一位普通妇女。每天都能吃上大米饭,这是她和全家人最大的梦想。看到邻村人外地带回的纽扣半路上就被人抢购一空,王碎奶东借西凑带了500多元钱,缝进了腰带里,爬上火车去全国各地找纽扣厂。
10天不到她赚了农民两年的收入
  那之前,个私经济是个禁区,被称为“资本主义尾巴”,虽然听过了中央的精神,王碎奶还是有些战战兢兢。远远瞅见公社干部过桥,她会把脸扭过去,怕被认出来。收摊一盘账,净赚了200多元!而当时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才刚过100元。
市场由小到大,挑货郎摇身变成了大老板
  陈明南是在王碎奶之后的“第二代市场商人”。他曾是一个挑货郎。100公斤重的一担纽扣,挑在他瘦小的肩头,从桥头出发,经瑞安、平阳,一路挑到福建去卖……这种吃苦耐劳的“挑货郎精神”,也是桥头人将纽扣生意越做越大,做出一个大市场的原因之一。
 全国人均要从桥头买走5粒纽扣
  由民间自发到政府引导,再加上政策的优势,纽扣市场的发展开始达到鼎盛。1994年,桥头纽扣市场经营户达到3000多家,年销售50亿粒纽扣,占到了全国的80%,全球的60%,相当于当时全国每个人都从这里买走了5粒纽扣,市场也创下了14亿元的成交记录。
市场转到“无形” 如今打电话敲键盘就行
  “桥头纽扣市场并没有衰落,只是由‘有形市场’转为‘无形市场’。”随着市场一起“转身”的,还有市场里的商人。“现在和外地客商做生意,打打电话敲敲键盘,他们连人不用来,我们直接把货交给快递公司发货就行了。”
    影像记忆
纽扣市场的交易大厅
当时的纽扣专营店

  开栏的话:1978年,“春雷炸响”,一场深刻的改革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新纪元。从那时起,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年。三十年跌宕起伏,我们个人的命运,我们民族的命运,我们国家的命运,都被完全改写了。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浙江的三十年同样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不仅通过外在的城乡面貌展示,更经由个体或者集体的风貌变迁而意味深远。回望那些岁月,迷茫、困惑、感慨、激动一样都不少。这三十年,它承载了无数人的光荣与梦想。

  从今天起,本网将陆续推出“追忆三十年,激情从头越——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十个样本”系列报道,通过撷取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浙江十朵“浪花”,勾勒十幅极富象征意义的图景,以此纪念浙江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三十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0050026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浙ICP备05002140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网站简介 | 网站顾问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