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成原就是这些老师中的一位。
在今年10月前,卢成原还是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从教24年,在工大任教8年。2003年以来,他连续四次获得学校的“教学质量优秀奖”。这个奖励意味着,他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但这种认可一直换不来他渴望获得的教授职称。这些年来,他一直被教授职称的硬杠杠压着。
按照工大的原先的职称评聘政策,要评教授,必须至少满足三个条件,那就是在教学或科研上,在最高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篇以上,获得两个以上的省部级科研项目,还有省部级以上的奖励两项。
“我满足了前两条,但后面一条一直没法达到。”他说,因为他大学是本科毕业,从教以来,一直在教学一线,没有搞过科研项目,更别说拿省部级的奖项了。
但今年工大新的教师职称评聘政策里,提到连续两学年获“教学质量优秀奖”的教师,在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资格时,上述实践性成果等同于教学成果奖,使得卢成原成为全校第一个受益新政策而评上教授的人。
“教授比起副教授来,一年工资多不了多少钱,但那是我们做老师的荣耀和梦想。”他说,现在梦想实现了。
说法
让教授回归课堂
肖刚说,现在很多高校的老师,为了评职称,都努力搞科研,却把教师的本职工作忘了。“老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我们工大进行职称评聘及其他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职称评比这根指挥棒,引导和鼓励教师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实践。让我们的教授们回归课堂。”
在工大新的考评体系里,教学、科研两类考评指标,由教师自愿选择。选择以科研为主的老师,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科研上,教学上就可以少顾一些;而选择以教学为主的老师,就要鼓励他们把精力放在教学上。
“通过职称政策调整,进一步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引导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重视教学工作,潜心教学工作。”肖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