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街村一幢两层出租房前,十来个水龙头排成一溜,每个水龙头代表一户房客。 本报记者 蓝盾 摄
温州网讯 1米来宽、25米来长的狭窄通道两边,分布着18间“吃住一体”的出租房,消防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推荐阅读
陈云林今返京 两岸开启大三通时代
“东阿外楼”房产惹官司
32位温籍院士与市民“见面”
苍南藻溪镇发现百年商行
暗访“拉斯维加轮”赌博链
北京5100名村民给村支书打分
出租房成“支柱产业”
在龙湾状元镇横街村,一条1米来宽、25米来长的狭窄通道两边,分布着18间出租房。每间出租房约五六个平方米,有的住一家两三口人,有的三四个人合租,烧饭、睡觉都在一块。房里房外,凌乱的电线有的用套管套了一下,但更多的裸露在外面。通道的另一头没有任何出路,也没有任何的消防设备。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消防工作情况调研组在调查暗访中发现的情况。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前不久结束,记者从中获悉,今年我市火灾形势严峻,大量违章棚屋和城郊接合部出租房的消防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11月5日,《代表在线》记者以寻租者身份,走进该村横街西路一条小巷。“包租婆”热情地带记者到一幢三层小楼看房间。记者在这个十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里看到,严重老化的旧电线用胶布连接,杂乱地挂在墙上。“包租婆”指着被油烟熏黑的墙角说:“之前住的人都在这里烧饭。”记者问烧饭油烟怎么排?“包租婆”一脸不在乎地说,把门打开就可以了。“当然住一楼更好,你可以把煤气瓶放在过道上,房里油烟味不重,空间也大了。”
这幢三层楼的出租房里共住了六七十户外来务工家庭,几乎每户都用煤气瓶烧饭,吃住“一体化”,很多煤气瓶就放在房间里,甚至摆在床边。时值正午,楼里不少住户在房间里烧菜、煮饭,“滋滋”声响不绝于耳。而记者找遍整幢楼,都没发现任何消防器材。记者留意到,二楼、三楼住户上下楼的唯一通道,是一段阴暗湿滑的楼梯,平时都仅容一个人摸索着上下楼。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在横街西路的另一条巷子里,一幢两层旧房的房东说,他家房子已经住了十几户,只有二楼还有一间空房,每月房租是170元。当记者表示对这样的房子消防存在担心时,“包租公”拍拍房门边贴着的一块塑料板说:“这是防火板,住在这里绝对安全。”
记者又在横街村其他巷子里发现类似情况。其实,不仅是横街村,在温州不少像横街村这样的外来人口聚集地,这样的场面十分多见,出租房甚至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之一。
消除隐患面临难题
状元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朱伟英介绍说,横街村有一万多外来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该镇分管政法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陈佳说,自从去年5月横街村出租房里发生一起人为纵火案后,状元镇非常重视出租房消防整治工作。但目前整治工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镇里没有处罚权,对一些违规出租房缺少必要的监管手段;二是治理经费也有困难,目前横街村出租房整治经费主要靠镇里投入,资金紧缺难以为继。
市人大常委会消防工作情况调研组分析认为,一些管理职能部门尚未树立责任主体意识,认为消防工作仅仅是公安消防机关的事情,消防工作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管理合力没有形成,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法不治众。
市人大常委会消防工作情况调研组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温州市消防支队,包括各县(市、区)消防大队,总共办理“三停”案件(责令停止使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施工)1081起,但实际执行(整改)率不到30%。大量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未执行消防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依然带病运行,对社会的消防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危害。管理体制不顺,责、权不对等,也成为影响消防监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负责日常消防检查的是辖区的街道、社区,但他们即使在检查中发现问题,也无权处置。公安部73号令将消防监督管理的职责“授权”给了派出所,但派出所同样没有消防处罚权。更何况派出所本身警力不足,监管流于应付。而作为执法主体的消防部门,人手不多,时间和精力也有限。
疏堵结合解决隐患
一些社会人士认为,出租房量大面广,违章搭建棚屋屡拆屡建,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温州目前有300多万外来人口,如果一律禁止居住不合格的出租房,那么他们的栖身之地在哪里?
“出租房庞大的市场背后是大量的需要。”市人大代表陈立森说,治理出租房火灾隐患,政府要从切实转变观念、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手,结合温州实际,坚持打防并举、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充分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加大打击整治力度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服务和管理,给外来务工者广建“安心公寓”,走“疏”的路子,着力消除火灾隐患。
记者 蓝盾 实习生 潘德宝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