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2日讯
它被称作“新时期话剧”的开山之作;它与《茶馆》、《雷雨》等名篇并列“十大经典话剧”;曾经,它让全国多达2700个剧团先后上演。这就是跨越30年时空的《于无声处》,12月19日至21日,这部由上海话剧中心重排的名剧将在杭州剧院亮相。
昨天,《于无声处》的开票仪式在杭州举行,回忆起1979年《于无声处》在杭州剧院演出时的场景,本土业余剧评人单金发至今心潮澎湃:“单位有1000个人要看,我当时只有30张票,哪里够分啊!”不过,对于《于无声处》来说,30年后重演,更像是面对一场“考试”,时过境迁,年轻观众会接受吗?“我们愿意接受‘80后’的检验。”杭州剧院老总柯朝平表示。
30年前它比流行演唱会火得多
30年前,单金发刚好30岁。在杭州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上班的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厂里的“文化宣传员”,每当杭州有大型演出,单金发就会跑去帮单位买票,然后发给想看的同事。
“那次,我完全呆掉了!”1979年的某一天,单金发得到消息,《于无声处》要来杭州剧院演出了,这也是在杭州剧院亮相的首部话剧,“赶到剧院,才发现队伍已经排到了二三十米长!”60岁的单金发比划着,脸上依旧是不可思议的表情,后来他才知道,很多人甚至在半夜2点就来到了售票窗口,顶着风雪只为买到一张票。
现在很时髦的“限量发售”,也在当时被采用,“500多家单位都去了杭州剧院集体购票,剧院实在没办法,只好每家限购30张。”买到票后的单金发更为难,因为厂里竟然有1000多人想看,“没办法,我只好全部交给领导处置。”最后,单金发自己都没看成,只能等到下一年,看了工人文化宫话剧队排演的版本。
当年正是因为《于无声处》在杭州剧院首演的火爆,“催生”了杭州的第一批“黄牛党”。“不少票贩子都是以高出原价很多的价格在转卖。”柯朝平笑着补充说。
最夸张的是,在单金发的记忆中,那之后的一两年里,包括杭州话剧团、杭州越剧团等在内的很多浙江院团,都赶着改编排演《于无声处》:“全国一度有2700个剧团先后排演《于无声处》,比现在的流行演唱会火得多。”
30年后它要演给“80后”看看
时光荏苒,在30年后这个流行文化瞬息万变的年代,重新把《于无声处》拿出来演,会不会有点过时?这出发生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如何才能抓住现在的观众?
首先是演员阵容的“转型”,像如今众多话剧大打“明星牌”一样,此次新版《于无声处》的主演,几乎都是实力派影视演员——《情深深雨濛濛》里扮演佩姨的徐幸,将在话剧中饰演老革命家梅林;出演过《黑冰》、《海青天》的许承先,则将在剧中饰演大反派何是非;而像韩秀一、孙宁芳等年轻演员,他们所主演的影视剧《白银谷》、《张居正》也为大家所熟悉。“新的版本,更注重突出人物之间的感情。”另一主办方、浙江世纪风采的老总祝伟民告诉记者,“说到底,表现的都是人之常情,只是穿着不同的外衣而已。”
此外,时代气息也是《于无声处》的独特之处,像“民兵小分队”、“凭单位介绍信办临时户口”等词语,都将原汁原味呈现。“在《金婚》、《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些电视剧里,都能听到这些名词,所以会特别亲切。”祝伟民说。
对于这部时代烙印深厚的经典剧目,柯朝平并没打算放弃年轻观众的市场,也不惧怕他们挑剔的口味。下个月,他准备把导演苏乐慈等主创,带到杭州的高校里去“转转”:“‘80后’的检验,我们一点都不怕!”在主办方的计划中,他们想把诸如浙大黑白剧社等高校话剧团的成员聚在一起,针对《于无声处》展开座谈,“先锋话剧看多了,换个口味也不错。”
●链接
《于无声处》由宗福先编剧、苏乐慈导演,1978年首演于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当时的演员张孝中、冯广泉、朱玉雯、施建华、赵树德都是普通工人,排练都是业余时间,也没有报酬。
该剧的剧情是:1976年初夏的一个上午,备受迫害的老干部梅林和儿子欧阳平赴京途经上海,来到昔日的战友何是非家中。谁知诬陷梅林的人,正是这个何是非。他写了假材料,害了当年救过他的梅林。何是非的女儿何芸是公安人员,而她正在侦缉的“罪犯”正是她苦苦等了九年,至今仍热恋着的情人欧阳平……
1978年前夕,该剧晋京演出,之后在全国广泛传播,有2700多个剧团排演该剧,数千万人通过报纸、电视和剧场、阅读或者观看了这出剧目,成为“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