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
昨天中午,地铁坍塌救援指挥部技术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建工学院专家陈云敏,再次观察现场后对目前地铁坍塌事故现场救援的难点发表了看法。
陈云敏组长介绍,根据前期调查,基坑底部距地面最深处一度达16米,而现在仍有几米深的淤泥存在。
由于被埋压的工人处在地下不同深度,这些淤泥让施救人员无法准确判断被埋人员的具体位置,所以目前最坏的情况是搜救行动将一直进行到距离地面16米深的基坑底部。
虽然现场已有近百名工人和近10台挖掘机在配合进行清淤作业,但从现场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而指挥部所有施救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也都是按照最坏打算进行的,之前拆毁基坑东面3幢民房,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东南和东北面的泥土挖掘,目的就是确保找到每个被埋人员。
陈云敏最后表示,在最快的情况下,两三天后可以找到所有被埋者,但如果按最坏情况打算,也就是剩余被埋人员都位于地下16米左右的位置,那么搜救进度将大大减缓,救援时间也无法确定。
昨天下午1点45分,中铁隧道局技术顾问吴明岗来到塌方现场南端查看。
据吴明岗猜测,这起事故很可能与水有关。杭州地质结构比较复杂,跟北京、上海的都不一样,土质比较软、粉尘质、很细,底下土质是泥浆质,水渗入后会变形。之前杭州的长时间降水,可能对事故发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吴明岗指着远处基坑内倒下的连续墙说:“连续墙是为了挡住周边泥土的压力,如果土质坚硬,周边泥土的压力就能分布在连续墙上,但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最大的滑坡与连续墙有30多米远,而且基坑内的连续墙是向外翻倒,可以推测是土体压力大了移动造成的,这个冲力很大,而且来得非常突然。”
吴明岗说,杭州的地质比较复杂,所以采取的工程措施以及手段也变得复杂。这次塌方事故属于突发性。”吴明岗说,“除了地质突变外,这里面也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针对一个月以前地面出现裂缝先兆的说法,吴明岗说,据有关部门透露当时监测的数据表明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且也对基坑内进行了加固,当这个事故是个突发事件,超出了数据的范围。“如果主体没有加固到位,就很容易导致塌方。”
一旁的中铁隧道局副总工程师万姜林说:“这个裂缝跟基坑是平行的,离这个基坑的边缘大概有30米,相当于是基坑深度的两倍,是连续墙深度的一倍多,明显是一个滑裂面,这种土层类似三角体,但又不是三角体,这个土层它本身很软弱,又富水,专业术语叫高灵敏度,就是说有点荷载给它,它就很容易流动的。荷载过大后就引起了连续墙的倒塌。”
当记者问及基坑旁边公路上的车流是否会引起塌方时,万姜林表示,目前他还无法判断,但在滑动的土体里,地面上荷载太大的话,那就有可能加速这个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