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9日讯
昨天清晨6时,温州龙湾区沙城镇中宁路一民房起火,5人死亡;12月5日,瑞安飞云镇学前路16号一民房起火,至今已导致5人死亡;12月3日,温州宽心老人公寓起火,7名老人葬身火海……接连发生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让人疑窦丛生:温州怎么了?
一家三口同遭不幸
龙湾区中宁路民房沿街而建,连成一排,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大的水泥盒子,两侧钻出一个个孔洞,只有底层分割的大门,才能看出各家各户。
着火的是中宁路120-122号。目击者黄先生说,清晨5时多,出门晨练的人发现这两间房子5楼窗户冒出滚滚浓烟。
大家一边报警,一边跑到楼下撬开一楼卷帘门。火光冲天,楼上不停地有人跑出来。“隔壁还有家煤气店,放着几十个煤气罐,大家都慌了。”黄先生说。
着火建筑为两间5层砖混结构民房,一楼堆放杂物,上面都是出租房,包括49岁的房东王宝良一家三口,共16人住在里面。
6时50分左右,大火被扑灭,在这个过火面积约131平方米的“水泥盒”中,5条生命消逝。死者均来自重庆。
5名遇难者中,还有一名两岁的男孩,孩子的父母也在大火中丧生。
另外两名遇难男子,从姓名上看,可能是兄弟。
老人使用打火机不当
引发公寓火灾
昨天下午,温州市公安消防局公布了“12·3”、“12·5”两起火灾调查结果。
“12·3”火灾是老人施某在床上使用打火机不当,引燃可燃物所致。温州消防支队支队长吴建介绍了调查经过,专家首先排除的是电器和外来火源引发火灾的可能,而对外界传言因老人吸烟引发火灾一说,因现场没发现阴燃现象,也基本被排除。
“12·5”火灾发生前,楼下正有居民办丧事。一楼南间点燃的蜡烛燃尽,引发火灾。这起火灾中救出的一名重伤员,因抢救无效死亡,罹难人数上升到5人。
调查组将继续认定事故性质,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通天房”成最大火灾隐患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省已发生导致3人以上死亡的火灾8起,共造成45人死亡,其中温州就占了5起。
12月上旬的6天时间里,温州接连发生3场大火,死亡17人。吴建说,这3起火灾虽然相互间没有直接联系,但总体上暴露了社会管理层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基层防火安全排查不到位,居民防火用火知识掌握不当,各种不良习惯,都易引发火灾。
在吴建看来,温州火灾死亡人数比较高,和诸多“先天不足”和逐渐造就的“民房包袱”不无关系。当年这些房子起建时,还属农村,有关部门对建房标准,只有宏观上的指导,没有具体规范,所以中间架楼梯、四周围房间的“通天房”,在温州相当普遍,加上温州地少人多,老百姓盖房都喜欢加层,更增加了防火整治难度。
另外,温州350万外来务工者中,170万人常年租住在危房、旧房和简易棚中。“民房包袱”叠加大量流动人员后,隐患也就越积越深。这样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通天房”会产生明显的烟囱效应,加上人多路少,死伤会变大。
这个“民房包袱”到底有多“大”,目前没有具体统计。问题在于,这些民房都属私有,以前政府对其整治,主要还是建立在宣传教育层面上。今后要加大排查、整改力度,争取尽快摆脱这个“包袱”。
全省开展“拉网式”整治
昨天,省公安厅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张华锋说,要认真吸取温州连续发生较大亡人火灾事故的教训,坚决防止再次发生亡人火灾事故。
总结这些火灾事故的原因,张华锋表示,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是“重灾区”,这也反映火灾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总量成正比;大量福利、民办性质的托老、托幼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出租房,是火灾防范最薄弱的地方;城乡居民消防安全素质普遍较低;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未引起相应重视。
会议要求全省各地消防、公安部门,利用一个半月时间,集中对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整治,对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坚决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