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12月10日讯 省残联紧密联系实际,确立了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为实践活动载体,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省残联先后通过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专家辅导、宣讲报告、支部学习、座谈交流和参观“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巡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教育,并印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要点和残疾人实施共享小康工程100问,在省残联网站上开辟学习实践活动专栏,通过图文并茂的热点聚集、文件精神和学习简报等形式,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省残联坚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调研中寻找答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下半年经济增速趋缓,在此大背景下,今年启动的我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是否会受影响?残疾人生活能否得到保障?省残联领导带头兵分五路,深入县(市、区)、乡镇、残疾人托(安)养机构和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民生情况,与基层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面对面交流看法,问计于民。
针对为数众多的贫困残疾人生活在偏远山区,信息闭塞,康复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的情况,省残联还及时推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活动,将建德山区多名贫困下肢缺失者,接到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免费康复服务,并要求各地残联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大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实施力度。
目前,我省绝大多数县(市、区)已深入开展了残疾人家庭状况调查摸底、康复指征筛查、残疾鉴定和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联系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对象公示、数据录入等工作。一些进度较快的县(市、区),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金已经发放到人,残疾人辅助器具已经验配到人,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或居家安养已经签定合同,有关对象也已逐步录入到全省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中。目前,全省共有7万余名重度残疾人被列入单独施保;有3.5万余人得到免费“助听”、“助行”和“助明”等康复服务,6000余名重度残疾人得到集中托养、居家安养等基本生活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