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7日讯
面对一张只有菜名没有图样的中文菜单,美国外教Jessica的表情再一次“扭曲”:“蒿同酷(好痛苦)!”“腐竹”、“烤麸”…… Jessica虽然认识一些汉字,但还是猜不透,这些究竟是什么菜。
坐在她身边的何恺恺,不慌不忙,从包里掏出一张纸给Jessica, Jessica一看,立即转忧为喜。
纸上的内容,是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几个学生的最新翻译“成果”:用英文翻译的宁波特色菜和小吃。
外教吃饭“看图说话”
Jessica是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的外教,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在宁波生活了一年多,可她从来不敢一个人下馆子。
“没有英文菜谱。”她总是向学生何恺恺“抱怨”。
口语老师Heidi就要机灵一些。她专找菜单上有实物照片的店吃饭。
“在宁波生活的很多外国人都不大懂汉语,吃饭叫菜都成了问题。”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何恺恺,突然萌生出把宁波小吃都翻译成英文的想法。于是他叫上了志同道合的同学竺宇东和陈思思,三人开始收集菜名。从宁波十大名菜、十大小吃,到家常菜,目前他们已经翻译完了近40种菜名。
40道宁波菜名被“国际化”
“外国人无法理解中文菜谱里,那些带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菜名,这些菜名当中,看不出菜的原料。”何恺恺觉得,在翻译过程中,到底是要注重“文化”,还是直接说明菜的原料,是一件让他感到为难的事。比如,年糕就有两种翻译,Rice cake(米糕)和New year cake(新年里的糕)。“前一种很直白,老外一看就明白了年糕是米做的。”外教给出了不同意见,觉得后一种形象,更容易接受,同时突出了年糕中“年”字喜庆的特性。于是慈城年糕就翻译成了“Cicheng New Year cake”。
在调查过程中,何恺恺发现,以前好多菜名的翻译过于直接,甚至有些影响食欲。比如,“红烧狮子头”翻译成‘红烧狮子的头’,“麻婆豆腐”翻译成“长满麻子的老太婆做的豆腐”,腐皮成了“腐烂的皮”。
近期,何恺恺拿着新翻译好的近40种菜名给几位外教看,得到了不错的评价。他的愿望是将这些英文菜名在宁波各餐馆进行推广,让老外下馆子不再“看图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