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30年,我们共同走过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 30年,改变了中国,更改变了浙江,为世界上演了一出炫目的传奇。昨天上午,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浙江大地上,无数目光关注着大会的现场直播。多少台电视机,都定格在这一刻。

  30年,是一代人的时光。在这里,我们选择一批经历了这三十年的人,用他们的眼光,回望这个时代那纷繁激荡和万象更新的独特景观。

  小小工资单涨了100倍

  “今天我们单位组织大家一起看胡总书记的报告,可是轮到我调休,只能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我有一肚子感受就想找个人说说。三十年呀,我的生活不知道变了多少。”昨天在杭州钢铁厂工作了33年的易亚平先生,虽然一个人在家看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的大会,但感想却是不少。

  “不说别的,我的工资条就是三十年一步一个台阶的最好说明。”易先生是1975年从农村招工进杭钢的,第一次拿到工资是25元,觉得比起以往挣几个工分一天的生活,好像进了天堂。

  到了1978年,易先生的工资又涨到了30多元,“那时我是单身汉,吃住在家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上下班路又远,为了不迟到,我想买块手表,最喜欢的上海牌全钢防震手表,但要120元,左挑右选,最后用75元,买了钻石牌半钢手表,这笔钱攒了好几个月呀,是我的第一件奢侈品。”说到这,易先生笑了。

  “1980年,工资也有100多元,我结婚用的家具、日用品,一切都靠五百元的积蓄。会挣不如会省,那个年代过日子就靠精打细算,我家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都是一点点靠省钱添置的。”易先生回忆,他1988年第一次知道年终奖的概念,发到80多元钱,非常开心,“但现在每年年终奖已是当初的几十倍了。”

  1990年代后,易先生的工资单上,不仅仅是数字上逐年递增,种类也越来越多:“效益工资、工龄工资、物价补贴、保健、卫生费……这么多的补贴,劳动保障越来越好了。”

  现在,易先生月收入已达2000多元,差不多是进厂时的一百倍,工资单上又增加了公积金、养老金、医保、失业保险等内容。“家里的房子虽然是房改房,但是空调、电脑、数码相机都有了,我和妻子都喜爱旅游,近几年都能利用假期出去玩几次。”越来越红火的生活,让易先生的回忆充满了幸福感。

  易先生最后说:“小小工资单是我个人收入的变化,也是我的企业日益发展的过程,我和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受益者。”

  离家远了离家人近了

  昨天早上10点以后,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浙江都市网办公室里,几台电视机统一播放中央台“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办公室里“噼啪噼啪”的键盘响声消失了,大家都从格子间里抬起头。

  张志强突然感慨道:“我是1977年生的,这30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看着电脑上的聊天多方便,以前连打个电话都要排队啊。”

  从初中开始,张志强就从自己家的小山村考到了省重点中学,“那会是80年代末,虽然学校离家不到百公里,但是心理上可是千山万水。村里人到城里办事,能给你捎个口信,说家里平安,能让人高兴好几天。一封信来回半个月,消息到了就是旧事了。”

  后来张志强去了桂林读大学,再到常州工作,又辗转落脚在了杭州,这十多年,通讯越来越方便。“我是1995年读大学的,装个电话要收2000多元的初装费,家里舍不得。但是平信的速度可是快多了,虽然离开家更远了,但是一封信只要三天就能到家了,比以前还快了一倍。1999年,我去找工作,通讯就方便了,有了BB机,信就不太写了。”

  “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和家人在QQ上聊天。”张志强说起电脑和网络的好处,几乎要刹不住车,“我十几岁的时候出门读书,母亲摸着我的头难舍难分,哪里能想到过了20年,只要想我,都能通过视频看到我的样子。又哪能想到那么珍稀的电话,现在都成了手机的替补。”

  三十年,离开家远了,但是离开家人却近了。“三十年前,只有广播的时候,谁能想到我离家那么远,但离父母可以这么近?”张志强笑着说。

  86岁老人的“3个想不到”

  86岁的杨光老人平时喜欢在村里走动走动,但是昨天他坚持要在电视机前,把胡总书记的讲话从头到尾听完,连家里的中饭都推迟了。

  “30年太快了,不回忆也就这么过去了,一回忆,太多事情值得说了。”杨老精神抖擞地告诉记者,听完讲话后,他仔细想了想,国家三十年大变化,而他的这三十年,主要有“3个想不到”。

  “1980年,我58岁,因为父母在世都不长,我给自己的目标是70岁,但是没想到,我现在86岁了,还是位健康老人。”杨老感慨地说,那时他的身体就不好,一身病,“就因为我赶上了这30年,不愁吃、不愁穿、有医保,子女们都有工作,没有一个是啃老的,我心情也好,身体能不好吗?”

  杨老伯是农民出身,他说,小时侯,家里穷,小学都没有读完,白字连篇,自己叫自己“白字先生”,这在农村也不希奇,但是“想不到,老都老了,我居然进了老年大学。”杨老伯得意地说,他喜欢写点东西,年纪大的时候就进了老年大学学习,一读就是20年,自己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要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这么去读书,会被人当成呆子的。”在村里,不少老人都进了老年大学。

  而最让杨老觉得“想不到”的是,原先他几次想举家搬走的茅家埠,如今却成了黄金宝地,外面的人想进都进不去,杨老说,这是“天堂的天堂”。

  “香港的姐姐很羡慕我嘞”

  昨天上午,杭州长庆街道新华坊社区办公室多功能厅里,时不时传出一阵阵掌声,20多位居民正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现在我们都退休了,今天收看大会,听着这30年来中国的发展,当年的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说这话的是社区居民,今年70岁的胡素珍奶奶,“改革开放30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美,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

  胡奶奶伸出手在记者眼前晃了晃,一个特别漂亮的戒指。“喏,我16日刚从香港回来,玩了一个礼拜,买了只戒指,还有MP4,听音乐看越剧都很方便呢。”胡奶奶告诉记者,姐姐、姐夫五几年的时候就去了香港,10年前自己就去过香港探亲。

  “那时去香港,觉得哪里都新鲜,可这回去香港却少了很多惊喜,为什么?因为十年下来,咱们杭州也大变样了。”胡奶奶笑说,现在没事到龙井喝喝茶,到黄龙听听越剧,到西湖边散散步的幸福生活可是让香港的姐姐们很羡慕呢。

  从一片田地到260平米居委会

  昨天早上9点半左右,温州市夏屋社区的周筱秋主任打开了电视机,调到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主持人正预告“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年大会将在10点播出”的消息。

  周筱秋在社区工作了20多年,“我是看着社区一路走来的。”上世纪70年代末,夏屋社区还是一片田地,土地被征用后,这里盖起了楼房,但那时这里还没有居委会,更没有社区。1985年,居委会成立,但没有办公场所,没有桌子、椅子,所有的一切都是后来改善的。在居委会干的都是一些老人,年纪大,文化程度也不高。他们没有工资,每月只有30元的补贴。

  “30年了,我们社区办公用房的面积越来越大,条件越来越好,最早这里只有35平方米,容不下几个人。如今有了260平方米,居民都可以上这里来聚聚了,这就是变化啊。”周主任看着满屋子的人笑着说。

  从艰难下海到高学历生意人

  昨天,台州路桥派出所十分热闹,一大早就有人来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路桥的居民赶在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天来办理身份证,就是为了在身份证上留下最有价值的印记。

  42岁的王女士是其中的一员,王女士是土生土长的路桥人,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一拨“下海”潮,王女士不顾一些人的反对,也“下海”做起了生意。她先是在路桥日用品商城卖布料,后来又在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卖针织品,成为小商品批发市场为数不多的高学历的“生意人”。

  “路桥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我有幸身在其中,为路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王女士说。

  尽管很早她就接到了办理第二代身份证的通知,但她一直等到昨天,“今天最有意义,我要在我的身份证上留下这一天。”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生逢1978 改革开放同龄人所经历的人生转变
·浙江召开深化改革开放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研讨会
·浙建集团:解放思想带来建工企业蓬勃发展
·30年 村舍大变迁
·基层干部:改革开放的道路我们要坚持走下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