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元服务——省质量技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努力推进“保稳促调、转型升级”工作
近期,省质量技监局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再创浙江科学发展新优势”总要求,把“优化质量服务,强化安全监管,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载体,转变监管理念,创新质量服务手段,引导企业练好内功,积极寻求应变对策,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强监管保民生
9个行业牵头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均制定了相关方案;全省现已掌握了39.2万家“十小”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 10个行业已完成省级标准规范的制订……我省标准规范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为明年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省质量技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重点加大了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注重源头把关,建立风险评估、风险预测机制,加强企业质量诚信制度建设。
通过加大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企业四级覆盖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为提高整治针对性,加大对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消除各类质量与安全隐患,质监部门及时发布权威质量安全信息,正确引导消费,大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生产经营秩序。
引导企业提升品牌意识
我省名牌和质量工作正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省已有56个市(县)部署开展了“质量兴市(县)”活动;各市县都成立了由政府领导牵头的关于名牌与质量工作的领导小组,并出台了有关的激励政策,全省上下推动名牌和质量工作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通过对宏观质量分析研究,省质监局提出了通过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之路。接下来,省质监局将制订2008—2010年浙江名牌培育规划,做好明年中国世界名牌、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和2009年浙江名牌申报、评价工作。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海宁经编园区已申报创建“马桥经编”区域名牌,相关企业申报名牌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已有6家企业申报省和嘉兴市名牌产品,并申报或着手制定、参与制定10个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全省上下已初步形成了标准化工作齐抓共管的协作机制。质监部门与经贸部门建立了共同实施技改推动采标的工作机制,与科技部门建立了共同推进专利融入标准、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实施机制,与外经贸部门建立了共同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推进机制。
目前,我省名牌培育企业和质量提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采标率达到80%以上;我省拥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总数已达到52个;全省农产品按标准组织生产比例达到38%,带动农业增收近60亿元。
促节能减排
为积极推进浙江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省质监局加快节能降耗地方标准的制定,编制了《2008—2010年浙江省资源节约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制订完成火力发电、热电、水泥、炼油、烧碱等12个高耗能行业的能耗限额标准,使约占全省总能耗37%和工业能耗50%的12个高耗能行业有标准可依。
夯实6050家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基础,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提高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帮助用能单位建立完善能源计量数据库,引导开展能源成本核算。
加强节能降耗产品认证管理,引导消费,及时跟踪并积极推动国家公布的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目录,严厉查处违规行为。
《2008—2010年公共领域地方标准制定计划》已经着手制订,重点对涉及能耗限额(定额)、节能技术、节能管理等标准制定项目启动快速立项程序,落实铝合金型材、铜材加工等15项能耗限额地方标准的制定计划,年内基本形成覆盖工业重点耗能行业、大型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等领域节能标准体系。
构建一流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
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质监系统拥有19个国家中心和61个省级中心,14家技术机构(省级中心)融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了CB实验室、电能计量等国内领先的实验室,拥有的检测项目和参数基本覆盖了全省传统产业领域。
围绕服务监管和服务产业质量提升要求,省质监局大力推进创新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下一步,将大力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19家国家质检中心的龙头作用,年底前力争在低压电器、流量计量器具领域获准筹建两家国家质检中心。
开展技术帮扶与清费减负活动
66家技术机构开展技术帮扶活动,帮扶企业达1276家。全系统各级领导与各地结成帮扶158项。先后出台了针对企业的一系列减负政策,经测算,年内将为企业减负5300万元以上。
省质监局将继续巩固和深化“帮扶解困送服务”、“技术机构千家企业质量帮扶”等活动成果,深入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帮助解决在名牌培育、质量管理、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棘手问题;开展“质监系统服务企业百日行动”,着力破解节能减排、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