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浙江在线12月29日讯
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土地流转的各项试验,开始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嘉兴,今年初以来,“两分两换”已成为农村最流行的新名词。
这种“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尝试,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而且打通了农民进城的通道。时近年终,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已经充满了期待。“我们规划入住500户居民的首期住宅区,仅两天就吸引950户农户报名,报名之火爆出乎我们意料。”嘉善县姚庄镇党委书记顾林法告诉记者。
农民青睐公寓房
在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明星村,记者见到了50多岁的村民张德发。他和家里人商量决定成为村民们中“第一批吃螃蟹的家庭”。
老张家是一幢20多年前建的三层农民自建房,墙面已经斑驳脱离,里面的设施也已经陈旧不堪。10月初,镇里的干部下来给村民开“两分两换”动员会。除了发放资料外,还现场解答村民的疑问。“住上公寓了,物业管理当然和城里一样啦。”“街坊邻居以后就是楼上楼下了,走动更方便呢。”
老张一盘算,觉得还真实惠。于是挑了两套位于镇上一小区里的公寓房。“这个小区原先是安置拆迁户的,不过还剩下了一些房子没卖出,我们就挑了两套100多平方米的公寓房,余下的面积还可以享受补偿。”
按照“两分两换”的协议,老张家原先的老房子将被拆除征用,而他家原有的6亩承包田也流转给了镇里的农业开发公司,按每亩每年600元的租金,老张一年还有3600元的收入。如果流转期超过10年,他和家里人还能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像张德发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他们已选购了小区里的40多套公寓房,他们甚至对楼层、结构都不是很挑剔,很快就签了协议。
96%农户期待“两分两换”
从去年11月份起,“两分两换”的前期调研工作已开始。今年8月,“两分两换”正式启动。
嘉兴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金梓伟告诉记者:“‘两分两换’刚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担心城乡一体化后,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靠什么来维系。”
对此,各镇都因地制宜给出了不同的承诺。余新镇的做法是: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200元补贴,负责推荐40至50岁农民每年每人到农业项目做工100至150天。其实,农民歇脚上岸后,可望有“四金”收入,除了土地流转金,还有薪金、租金和养老保障金。
另一方面,目前嘉兴农村劳动力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20%多,而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却占到了近80%。而根据南湖区的相关调查,现在该区农户每户宅基地平均占地在1亩左右,而搬到城镇后减少到0.3亩每户。余新镇首批4000多户宅基地置换后,就将多出3000亩地,节地效果明显。
在嘉兴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处处长金培中看来,宅基地的复耕或用于建设都弥补了非农土地的不足。路、水、电、有线宽带、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的配套集中,大大节约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成本。
真正让农民变成城里人,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公建配套设施,需要“两分两换”这样的实质性内容。据记者了解,南湖区关于“两分两换”的调查问卷,随机调查了9387户农户,愿意参加“两分两换”的农户比例达96%。
打通农民进城渠道
南湖区是“两分两换”试点进度最快的,南湖区副区长马纪良说:“农民进城一怕买不了房,二怕没有保险,‘两分两换’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打通了农民进城的渠道。”
浙江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邵峰说,农民要进城,房价太高,农民就不想进来。“近几年,随着解决‘三农’问题的推进,浙江的城乡收入进入了相持阶段,差距没有继续扩大。”他指出,“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问题,其核心是农民问题。所以,“嘉兴‘两分两换’的试点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实践。这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手段。”
邵峰说:“改革能否成功是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根本解决的关键,因为‘农民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城乡劳动力自由流通,农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济’的实现最终都必须依靠劳动就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他指出,“两分两换”目前看来正是一种解决捷径。
当月大事记
●10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将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
●10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10月18日,85岁高龄的谢晋导演在浙江上虞逝世。
●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10月24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