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7日讯
施工人员在空中乱抛扳手等工具;安装窗户时破坏了家里原有的装修;新装的保笼施工人员招呼不打,想拆就拆……在本报2008年10月22日举办的“桥梁”中,老百姓反映了很多有关杭州庭院改善的问题,杭州市庭院改善领导小组一一收入“囊中”。转眼又是新的一年,昨天,在杭州市召开的相关会议上,记者发现,在今年即将推开改善200个庭院、1000幢楼的同时,就之前改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工期偏长、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等方面,专门起草了一份《实施意见》,让这项老百姓家门口的工程真正让百姓满意。
庭院开工5个月内完工
工程进度偏慢是百姓投诉最多的问题,据杭州市统计局调查,21.7%的市民认为施工工期延长是庭院改善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去年是大规模实施庭院改善工程的第一年,由于群众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往往要在施工过程中再统一百姓意见,造成了工期延长。”昨天,杭州市城管办负责人坦言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加上从事庭院改善的工作人员偏少,去年8月底杭州共有1200幢房屋同时在改善,工作人员共有12000余人,扣除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后,平均每幢房屋不到10人。
针对这些问题,杭州市今年明确了,街道、社区、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就应统一庭院内住户关于拆违、拆保笼等“热、难”问题的思想,提前做通工作,避免产生因少数居民有不同意见而造成上架后难以下架的局面。原则要求脚手架上架之日起60天内完成所有房屋整治工作,按时下架;庭院开工之日起150天内完成庭院的房屋整治、市政设施、景观配套工程,做到工完场清。
“马路队伍”吃不开了
工程质量问题主要由施工选材和施工队伍素质造成的。2008年杭州对防水材料、玻纤瓦、外墙涂料进行了统一招标,施工过程中三大主材的质量得到了较好控制,在这方面,群众基本没有投诉。但改善工程用材品种多,未纳入主材招标的落水管、保笼、塑钢门窗等材料质量成为群众投诉的热点。
而且因为庭院改善单项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对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吸引力不大,招投标时流标较多,中标企业中有不少施工力量不足、技术水平低,有的是一些“马路队伍”靠挂靠有资质的企业后中标施工的,影响了施工质量。
而今年起,不仅三大主材,连雨篷、塑钢门窗、铝合金窗、PVC落水管等施工主要用材都由市改善办牵头通过市城建材料采购中心实施供货单位招投标。各区改善办应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施工单位用材必须在中标单位中选用。而且与居民切身利益联系紧密的主材都要进行现场公示,让百姓监督和选择。
保笼当天拆除当天安装
在配合街道进行保笼“凸改平”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原有保笼拆了,新保笼却迟迟不见装,脚手架又搭在那儿,安全成了很大隐患,这也是市民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
昨天,杭州市城管办也明确了,对于保笼“凸改平”、木窗更换塑钢门窗(铝合金窗)、雨篷更换等直接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工程,原则要求“当天拆除当天完成安装”,最迟不得超过48小时。对于因天气原因不便施工的说辞,杭州市城管办负责人也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在拆除前应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减少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
今年再改200个庭院
按照今年排出的日程表,将有200个庭院、1000幢楼房将得到改善。如何确定的改善名单?昨天,杭州市城管办交代了出炉过程:先对庭院内居民100%入户书面调查,区域内2/3以上的住户有改善要求的庭院方可列入改善计划;50%以上住户要求改善的内容,区改善办都应列入设计委托。设计完成后,在庭院的主要出入口公开展示,并设置意见征集箱,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
因此,今年的改善内容除了道路平整、积水治理、截污纳管、增设休闲健身设施、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等22项结合外,又增加了物业管理房配套、完善消防设施、增设治安监控设施等3项结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