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短消息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阿拉宁波人破解了一个世界数学难题

  


   图为徐浩。(资料图片)

   虽然已经放寒假了,可是徐浩还是每天“窝”在教室里。这位30岁的“大龄”学生说,他要一直呆到大年三十才回镇海老家。

   正是因为这份勤奋,在去年,徐浩成功地证明了世界数学难题——“法伯相交数猜想”。

   不过,谁能想到,这位获得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称赞的数学天才,在报考博士的过程中居然三次落榜。

   差点与数学研究擦肩而过

   徐浩是镇海人,1997年从镇海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他起初选的是计算机专业,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他,常跑去旁听数学系的课程。出于对数学的偏爱,徐浩后来转到数学系,并在2001年考上本校硕士生。

   说起自己硕士阶段的学习,徐浩有些不好意思。“当时可以说是不务正业。因为觉得很空闲,所以有一年多的时间我是在计算机公司兼职,心想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直到2003年暑假,徐浩才意识到自己的最爱还是数学,于是辞掉了兼职,并把和计算机有关的书全部托运回家,开始专心学数学。

   2004年,徐浩硕士毕业,报考中科院数学所博士,却由于有必考课不及格而失利。不过,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刘克峰力排众议,为徐浩提供了一条彻底改变他人生的道路,让他留在浙大数学中心担任秘书,边工作边复习,第二年继续攻博。

   不过,徐浩的考博经历并不顺利。2005年,他报考浙大数学系博士再度失利。2006年,他第三次考博,依旧落榜。“是刘老师向中心争取了名额,破格录取了我。”徐浩说道。

   破解世界数学难题

   在浙大数学中心的这几年时间里,徐浩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认真钻研数学上,经常和刘克峰老师在办公室和电子邮件中讨论数学问题。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徐浩开始对曲线模空间产生了兴趣,这是数学与物理等交叉的领域。除了吃饭、睡觉,他想的都是曲线模空间中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研究只需要纸和笔,在刘克峰的启发下,徐浩用计算机编程来研究曲线。“自从我把计算机书全部搬回家以后,我还以为以后再也不会接触计算机编程了。”徐浩笑着说,没想到他的计算机专长又发挥了作用。

   在计算机编程的帮助下,徐浩和他的导师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破解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法伯相交数猜想”。这一猜想曾让世界上的数学家们冥思苦想了16年,斯坦福、普林斯顿等著名高等学府的数学家都曾研究过这个问题。得悉这一消息后,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称赞道:“这个难题哈佛没能证明,你们却证明了!”

   惊喜接踵而至,徐浩和他的导师撰写的论文在世界顶尖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徐浩还收到了美国数学会著名评论期刊《数学评论》的邀请,担任该杂志的评论员。此前,受邀担任该杂志评论员的大都是在数学领域有一定学术影响和知名度的教授、学者。

   昨天,徐浩告诉记者,在取得浙大博士学位后,今年下半年,他将前往哈佛大学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

   为母校图书馆捐书

   好消息传到镇海中学,徐浩的高中数学老师黄维民感慨地说:“这个孩子,有了这么大的成就,还保密不让老师知道,太低调了。”黄维民回忆说,徐浩从小就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在镇海中学上学时,他的数学天赋就小有名气。

   “这个孩子看上去很内向,很低调,不跟其他孩子玩在一起,别人在聊天时,他就一个人专心研究数学题目。”黄维民说,当时镇海中学的数学试题已有相当的难度,但平时的测验对徐浩来说可谓轻而易举,“他经常拿90多分、100分,更多的时候他都在看课外书,研究更深奥的题目。”徐浩告诉记者,在上高中时,他除了研究奥数竞赛的题目之外,经常看大学里的微积分教材。

   毕业这么多年了,徐浩一直惦记着母校。2004年,黄维民出差到杭州,徐浩得悉后赶来和老师见面,并托老师把30本课外书捐给母校图书馆。这些课外书都是他在高中时阅读过的,他想让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从中受益。

   徐浩说:“其实我的成功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要相信自己,不要被无畏的困难吓倒。”(记者 丁晓虹 通讯员 曾溟昊)

   新闻链接

   法伯相交数猜想

   1992年,瑞典数学家法伯提出了关于曲线模空间万有环结构的系列猜想,过去十几年里,法伯猜想是曲线模空间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法伯相交数猜想是法伯猜想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决定了万有环的结构。

   与其他数学家的研究方式不同,徐浩和他的导师借助计算机,推导出相交数的新递归关系,并由此给出了法伯相交数猜想最为直接和简洁的完整证明。

   宁波籍数学家

   宁波出了不少数学家,在近代历史上有杨菊庭、朱公谨,而目前活跃在国内外的数学家更是举不胜举,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钟慈、周毓麟,美国国家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林芳华,法国玛丽·居里大学教授施展等。值得注意的是,49岁的林芳华和41岁的施展,都毕业于镇海中学。

   延伸阅读

   徐浩的幸运和徐浩们的不幸

   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最近十分自豪: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法伯相交数猜想”被他的弟子——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刘克峰教授和刘克峰的博士生弟子徐浩成功证明。而完整证明了这一被世界数学界公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完整证明”的数学难题的年轻博士徐浩,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曾经是个失败者。

   1978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徐浩对数学有特殊的偏爱。2004年硕士毕业后,迷恋数学又精通计算机的徐浩决定继续深造,但由于有必考课不及格,考博士落榜。2005年、2006年继续考博,无奈依旧被现行考试体制挡在博士的门槛之外。

   在刘克峰眼中,徐浩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2006年徐浩考博落榜后,刘克峰与浙大数学中心副主任许洪伟教授一起,破除阻力,说服有关领导,将徐浩破格录取为自己的博士生。

   刘克峰的另两个弟子有着与徐浩类似的遭遇。硕士生李逸考博时有两门不及格,但他对刘克峰的论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计算出一个不错的结果。刘克峰认为这个学生是可造之材,把他留在身边当秘书。此后,李逸的两篇论文经刘克峰推荐发表,但他再次考博依然落榜。而哈佛大学就凭着刘克峰的推荐信和李逸的两篇论文将他录取。硕士生王捷同样痴迷数学,但考博时因两门不及格而落榜,刘克峰力主将他破格录取,又把他送到中山大学学习一年,结果王捷在很短时间内就有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大师潜质却又偏科者不乏前例。吴晗、钱钟书、苏步青、臧克家等都有因偏科而考试不合格的经历,但这并没有成为他们成才的障碍。这些大师的幸运,与当年清华、北大办学的理念互成因果。

   外国类似的个例也很多。比如当代最著名的天才科学家霍金和纳什,他们的某些缺陷被他们所处的教育体制所包容,他们的导师甚至笃信“只有偏执狂才能成为天才”。

   然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和考试体制却是偏才和怪才的墓地。

   从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需求来说,偏才不该受排斥。让偏才继续痴迷于某类学问并形成自己的专长,对国家和人才自身都好。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哈佛大学等可以凭考生的优秀论文破格录取“落榜生”。因为这些名校的考官知道,分数不等于能力和水平,更不能以分数来衡量一个人的素质;而论文却是考生综合素质和真实水平的体现。这些名校的专业设置,非常鼓励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学生学专学精,在某一领域不断探索,偏科的学生可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直至成为学科的顶尖人才。这也是诺贝尔奖屡屡出在世界名校的一个重要原因。

   多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呼吁改革我国的高考制度和考研制度,正因为专家学者的呼吁,国务院2001年在“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要求“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及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就的学生,可免试升入高等学校学习”,这就是要求给偏才们开设绿色通道。据了解,我国有部分高校一直在做考试制度改革的尝试。有专家呼吁,为了避免更多的天才被扼杀,有必要将对偏才的破格培养制度化,成立专门鉴定偏才的机构,鉴定的过程全部公开、透明。

   徐浩、李逸、王捷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刘克峰和丘成桐;但更多的徐浩们依然不幸,因为他们无缘遇到慧眼识才的伯乐。在倡导制度创新的今天,革除教育和招生体制中的弊端已成必然。据《文汇报》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功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 1 条,查看全部 昵称:  
网友 于2009-08-14 23:15:26 就 阿拉宁波人破解了一个世界数学难题 评论

  王力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