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里刚发的消费券,我们这里三个社区的困难户老早就用上了山寨版的了,也是每户200元,不过只能在我们东山农贸市场用。”
东山农贸市场的首批监督员诸奶奶,提笔给报社寄了一封信——在信中,诸奶奶为农贸市场算了几笔账,当我们习惯性地替市场算经济账时,总觉得怎么算怎么不划算,可是这一笔笔人情账,却算暖许多人的心!
第一笔账:51×200=10200>10200
银灰发丝、精神矍铄,这是诸奶奶给人的第一印象。带着记者逛农贸市场时,诸奶奶讲述市场的种种,如数家珍般;和商贩们打招呼、聊天,亲切得如同与自己孩子交谈,“几十年了,都有感情了!”
2008年底,诸阿姨在路上遇到同小区的70岁的马奶奶,一打听才知她是去农贸市场领取慰问券的。
“一张面值5元,一共40张,无论是青菜萝卜,还是肉鱼类,都可以买。”马奶奶说。
原来是农贸市场给周围三个社区(求是、曙光、东山)困难户分发价值一万多块的慰问券:51是困难户户数,200是慰问券金额,10200是总金额。
“别看只有200元,对于马奶奶这样的家庭这就是雪中送炭了,马奶奶的老伴前几年去世了,子女也没固定工作,偏偏奶奶身体不好,每年的医药费就占了家里绝大部分,而家里唯一的收入仅是政府每月400元的抚恤金,你说在这大冬天里,这算不算暖心暖胃?”
农贸市场属于赢利性质,它为什么要无偿地发放慰问券给困难户?
“两次改造,政府花了那么多钱,才创造这么好的市场环境,我们从收入里拿出一部分分发给困难户,这是理所当然的。”市场总经理金新生如是说。
第二笔账:120平方米的停车库免费给社区建老年食堂
农贸市场边上有一块临近马路的120平方米车库,以前是给经营户免费停放三轮车的。东山社区一直想建一个老年食堂,却一直苦于没有场地,农贸市场的总经理听说了这个事,马上上报给西湖区资产经营公司,经总公司同意,决定将这120多平方米的车库免费提供给社区建老年食堂。而原先的三轮车库安排在市场的地下汽车库里。
“一辆车一年1200元,占地120多平方米毛估也有四五千元,原先的车库如果租给社区做老年食堂,少说一年租金也得10万吧,一年一下子减少10几万的收入,这笔账算来肯定是市场亏!”诸奶奶说。
东山社区的老年食堂名叫夕阳红膳厅,餐厅不仅环境优美,更重要的是价格便宜。“二三元钱就能吃饱,五元钱吃得毛好!”吃饭的大伯说,记者上前看了下,果然,最贵的五元钱,最便宜的才一块钱。
“无租金成本,所以我们的饭菜比市面上的都要贵。”食堂经理说,“三个月不到,我们至少接待了12老人,其中以老年人为主,假设一人省了一元钱,12万就是12万元钱,一年最少可为老百姓省40多万哪!”
第三笔账:卖出价=进价
去年春节,大雪纷飞。“菜篮子”成为百姓关注的话题,同样也是政府的难题。有些菜市场乘机乱抬价,青菜一夜之间涨得比肉还贵,有一家居然卖到了10元钱一斤。而东山弄农贸市场却比市场价都便宜:只要5毛钱一斤!
“在经营户自愿的前提下,市场的蔬菜区、肉制品区、水产区等每天推出2到3个品种让利给市民,进价是多少,就卖出多少,其中的差价由市场补贴给经营户。”
从富阳来杭的郎阿姨今年46岁,她在市场卖了16年蔬菜,她一直就是“平价蔬菜”的积极参与经营户,“去年光青菜就卖了一万多斤,五毛进五毛出,看起来不赚其实我们也很受益,买菜的人不会只买青菜的吧?肯定也要买点其他的,虽然是卖蔬菜的,但我们也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
“卖肉卖水产的同样如此,条肉好卖就作主打产品,大家都知道市场的东西物美价廉,来买菜的人越来越多,经营户的生意也就会越来越好的,市场的管理也就更好做了。看起来亏,其实是三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