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4日讯
“几百年来,我们村的近1000人都靠村口这口水井过日子,大家都盼望着能早日用上自来水啊!”春节前,上虞曹娥街道朱山头村的一位村民给记者来电,反映了他们村用水难问题。记者随即前往这个离上虞百官城区五六公里的小山村进行采访。
江南水乡,还有一片“小沙漠”
朱山头村位于上虞曹娥街道的东南面,由大堡村、殷家堡村、沈岙、下朱山村等自然村组成,全村人口2500余人。然而,这个离曹娥经济开发区仅2.5公里,离上虞市区也只有五六公里的小山村,经济并不发达。且由于村子背靠群山,地势险峻,自来水工程的建设困难不小。
住在朱山头村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在渴望着用上自来水。虽然村子临近曹娥江,但村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奔腾不息的江水,望“江”止渴。以大堡村自然村村民为主的近1000人,世世代代靠村口那口不到4米深的水井生存,其他自然村村民也靠各自然村里的水井洗漱、饮用。
每天凌晨5点多,家住朱山头村大堡自然村的李永祥就挑着两个铁桶到村口的水井打水。他说,井里不是天天有水的,遇到干燥天气,井里经常连续十天半月没有水。“我家离这口井有1公里路,每天起早来挑水,已经是很辛苦的事了,而走那么多路还常遇到井里没有水,空着水桶回去的感觉更是很难受。”
70多岁的夏水井老伯是喝着井水长大的,而父亲给他取名水井,也就希望因为井水能成为他的生命之泉。小时候,他父亲用手推车装着4个塑料桶拉水给全家用。现在,这辆“水车”早已传到了他手里。如今,儿女们都在外面安了家,有时回老家看父母,都会带上几桶矿泉水。“我真不想把这辆已为咱家运了一个多世纪的‘水车’传到我的儿孙手里,希望在我还看得到的时候,村里能用上自来水。”夏老伯说这话时,装满水的水桶压弯了他的腰,几个小伙赶紧跑来帮他把“水车”推回家。
高迎春从邻村嫁到朱山头村的10多年里,每天都去村口的水井挑水,遇到没水的日子,家里就会上演“上甘岭”。她指着水井旁边一汪有很多鸭子在游的浑浊水潭说,我们是用那里的水洗衣服的。这口井因为年代长久,已经出现渗漏,村里修过好几次,这些年来陆续花费在修井上的钱大约已有上万元,但都修不好,遇到大雨天,水潭和500米外的养猪场的脏水就会渗入井里,井水根本不能喝。
记者看到,村里村民的房子墙壁上几乎写满了“打井”字样,其实家家户户大都打了井,但因为地势和土壤的原因,这些井都成了摆设,根本没有水。
村里没钱,领导和大伙儿干着急
记者联系到村支书丁大庆。他直言相告:“村里没有自来水,主要是钱的问题,村里底子薄,没有什么经济收入,而接入村里的自来水工程需要700万元左右,让我们到那里去筹钱?”据了解,丁支书是去年由曹娥街道下派来朱山头村任职的,丁支书一到该村,对村民的用水问题十分重视,多次和村委一班人想办法落实自来水工程一事,甚至还向有关方面建议,能否欠着工程款,先解决村民用水问题,但毫无结果。丁支书介绍说,村里自来水工程的规划方案早在前年下半年就已出台,因为没钱,寸步难行。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前不久,朱山头村村民就饮用水问题已向上虞市政府进行了反映。曹娥街道在答复投诉村民时这样回答:“2007年街道已把该村安装自来水工程的计划上报市人民政府,市政府2007年也已列项,总投资700多万元,但资金到现在尚未落实,街道、村委正在积极想办法筹集资金,为朱山头村村民办一件实事。对于目前朱山头村的井水水质问题,建议可采用铺设瓦管等措施,确保污水不进入水中,使村民能吃上清洁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