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2日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危机下更见科技之魅力。昨天上午召开的浙江省2008年度科技奖励大会,一口气发了887万元奖金,奖励科技功臣。
今年得奖的人多,共有279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奖金也多,一等奖28项,每项奖励10万元,二等奖89项,每项奖励5万元,三等奖162项,每项奖励1万元,共奖励887万元。省科技厅成果处透露,28个一等奖项目中,将选择其中一部分参加来年国家科技大奖的角逐。
这279项获奖成果,大部分是应用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比如浙大一等奖项目“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钱塘平台软件研制及应用推广”,具备了可替换长期垄断我国市场的国外商品化软件的能力,在阿里巴巴、恒生电子等50多家企业的80多个产品中推广应用千余套。
而279项获奖项目中,牵头或参与研究攻关的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有1820人次,占了71.5%,他们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
哪些项目可能获’09国家科技大奖?成果处相关负责人秘而不宣,只说了“一般规律”,在国际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或者创造了可观经济效益,或是某一重大工程中的关键技术攻关,比较有可能得奖。
◆片花一:一只戴眼镜的小老鼠!
学名:实验性近视研究
出品人:温州医学院瞿佳等
老鼠也近视!没错。这是温州医学院教授瞿佳实验室的小鼠。它们肩负重任:代替人类做近视研究!
现在的中小学里,“近视眼”是第一大病。虽然近视眼的预防方法蛮多,但长效不好。“究竟是哪个部分出了问题?”瞿佳说。
最好的办法是从实验出发研究。用实验室常用的小鼠做研究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但老鼠的眼睛太小,只有绿豆那么点儿大,没法做测试!
瞿佳的研究由此展开,他们开发了一系列研究工具,可以对小鼠的小绿豆眼进行很精确的检测。之后他们建立了人、豚鼠、小鼠正常眼球cDNA文库,发现三个文库非常接近,确认这是两种适宜进行近视研究的动物模型。
之后的实验就更好玩了。为了研究近视眼的发生机理,首先要有一只患近视的小鼠,于是种种方法都使出来了,给小鼠套上头套,或者给它戴上眼镜……诱导成功之后,再想法把它的近视眼给变回去,研究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分子的变化。
现在瞿佳他们已经能在实验室里把小鼠的近视眼给“变”回去了(距离应用还有一定阶段)。“但这只是环境影响造成的近视眼,对遗传的近视眼,发生机理还没搞清楚。”
记者问:“你这个研究项目有没有可能被推荐参加国家科技大奖的评选?”
“当然会!”瞿佳说。眼视光研究,他们在浙江是一块牌子,他说:“在全国也是!我们在国际上也有不小的影响力!”看来,角逐全国大奖,他信心十足。
◆片花二:可以抗地震的技术
学名:软弱地基灾变评价方法、控制技术与工程应用
出品人: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陈云敏等
利用该成果取得在印尼高烈度地震区解决了软弱地基土壤液化这一关键技术问题,成功建成300mw大型火电厂并经受了7.9和8.7级两次高烈度地震的考验。这项技术首先可以评价土壤适不适合建造建筑物,再者可以通过控制技术处理原本不适合建筑的软弱地基。而考虑到该技术运用的成本,其在不同的地区可以发挥它不同的功能。对于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四川,就要先评价各地的土质,尽量避免在土质松软的地方建筑。而对于“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如杭州,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供选择时,可以应用该技术进行控制,避免软弱地基土壤液化导致的重大工程的失效和破坏。
◆片花三:吃起来有爆米花味道
学名:优质香型不育系“中浙A”及超级稻“中浙优1号”的选育与产业化
出品人:中国水稻研究所章善庆等
中国水稻研究所章善庆研究员和他的团队花了14年的时间来研究怎么样让大米更好吃,说说很简单,做起来就难了。从1994年到2008年,在科研队伍的不断努力下,超级稻“中浙优1号”诞生了,并开始在南方主要稻区推广种植,而且效果很好。这几年来推广面积累计达到500多万亩,是浙江省重大攻关项目8812计划实施20年来,第一个育成的全国年推广面积超200万亩的水稻品种。现在临安、温州等大部分地区都已吃到这种米粒晶莹剔透、口味松软的大米饭。“这个品种用电饭煲烧起来有一种类似爆米花的香味,独一无二,吃过的都对这个香味念念不忘。”章善庆说。
有人会问怎么杂交水稻要研究14年之久?原因很简单,这水稻也有“父种母种”然后配对产生下一代。
找种子配对四五年,试验四五年,推广四五年,这一晃十多年就过去了,要吃上好的米饭也真不容易。
章善庆的超级稻不但烧出来好吃,而且农民都很乐意种,因为抗病性强,一般稻子要打四五次虫子,而“中浙优1号”只要两次就够了。
◆片花四:肾移植病人少花钱活得长
学名:“数字化肾脏移植受者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生物芯片的制备
出品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江华等
这是陈江华带领的一群人研究了20多年的成果:建立了数字化肾脏移植受者模型,能让肾移植病人少花钱还能活得长。
尿毒症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而肾移植是最佳选择。目前全球累积肾移植受者已接近100万,而肾脏移植受者10年生存率仅为51%。
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影响肾移植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免疫抑制不足会引起急慢性排斥而导致移植肾失去功能,而免疫抑制过度又会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恶性肿瘤、感染、中毒等,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现在陈江华他们可以早期及时判断肾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指导临床更精确、更合理地应用免疫抑制剂,最大限度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
这是很多肾病病人关注的重要信息。现在浙医一院应用这项新技术对2584例肾脏移植受者合理进行免疫治疗,急性排斥发生率从17.6%降至9.4%。5年存活率从84.5%提高到93.7%,目前10年存活率达86.9%,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以目前全国每年肾移植5000例计,如果全国推广,可以每年节约肾移植相关费用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