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
职工增加收入
以消费券形式发放
“实践表明,发放消费券是当前特殊时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同时也能给商家和市场极大的信心。”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代表的著名企业家宗庆后说,“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扩大消费券发放范围,引导消费,拉动本地企业的发展。”
“鼓励企业增加职工收入,增加部分以消费券形式发放,并对该部分免征个调税。”
“为进一步扩大消费面,在实际消费中消费券与现金的支付比例为4∶6,即100元的商品,可以使用40元消费券,其余60元要用现金支付。”
宗庆后代表提出了“消费券其实就是暂时的流通货币”的概念。
而扩大消费券使用范围,就是方便市民消费。“只要有营业执照,无论是百货商场还是小食店,都可以接受消费券。”“同时为有针对性地拉动本地企业发展,对消费券使用进行一定限制,即只限于本地企业产品、服务的消费。”他同时提出,要加强对消费券的管理,注重防伪方式的设计,杜绝假冒的消费券流入市场。
杭州凤起路一卖场入口处放置了消费券使用须知。
市委书记:
买消费券
也是一种贡献
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昨天在参加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团讨论时透露,杭州接下来打算发放2亿—4亿元的非公益性消费券,市民可以自愿认购,用消费券享受折扣。
王国平认为,当前消费不足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开工不足导致员工失业,失业导致消费能力低下,形成了恶性循环。而发放消费券能拉动消费和就业,提高收入,形成良性循环。“买消费券是对杭州的一种贡献。拿到消费券后,希望大家能优先购买杭州产品,这对本土企业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他同时指出,发放消费券不会影响市区两级财政的收支平衡,对于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以后将考虑酌情发放一些公益性消费券。“发放消费券,没有花纳税人一分钱。”印一张消费券不到0.15元,这次印了500万张,用了不到75万元。市财政局还将预留的消费券制作成了11万本消费券纪念册,每本卖100元,可以收回1100万元。
据了解,杭州计划将旅游券的发放量从原定的4000万元提高到1.32亿元。发放范围将从大陆城市扩大到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另外,杭州还将发放教育券、培训券和各种财政资金转移性限额消费券。这样算起来,杭州将发放各类消费券超过10亿元。
专家:
仅靠消费券
拉动内需太单薄
金融危机期间,“欧元之父”蒙代尔曾向多个国家提出建议发放消费券。按照他的建议,中国可以拿出一万亿元人民币发给民众,限定在一个季度内用完。由此测算,可拉动中国经济1.33万亿元,相当于单季度GDP的18%。对于这个建议,国内外一直争议不断。
赞成者认为,政府在消费不振时发放各种补贴是非常时期的常用手段,可以直接刺激消费,带动消费扩张;还能在危机严重、消费信心过低时振奋人心。国家商务部有关领导曾经肯定了杭州、成都等地向低保对象发放消费券的做法。
反对者则认为,发放消费券固然是拉动消费的一种办法,但是养老、医疗问题不解决,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很难起到变化,因此要探索拉动消费的中长期措施。只有增加百姓收入、提高社保水平、扩大就业,老百姓有工作,收入增加,少了后顾之忧,才会愿意花钱。
中国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中国经济远没有恶化到必须超常规扩大财政赤字,靠印钞票、发消费券来维持经济运行的地步,只要更有效地使用财政资源,比如有效利用4万亿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大力度启动农村消费、改善城市消费结构等,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在有序恢复正常运行的同时,改变增长模式。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柴效武认为,消费券其实是一种仅仅保留了最初交易手段的货币,经济危机发生的基础就是买和卖的分离,从这个角度看,消费券的出现有一定必然性,对市场流通能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如果把消费券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那就显得太单薄了。”在柴效武看来,杭州市发放的消费券主要针对一些困难家庭、退休人员和中小学生,这从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公平原则。“一两百元的消费券在高收入人群眼里金额太少,却能给低收入人群减轻负担。”柴说,“但是低收入人群也仅仅用它来购买一些生活日用品,要依靠这部分购买力相对薄弱的群体来扩大内需,作用是有限的。”
柴效武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人们消费意愿和消费支付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特别对一些有余钱的人来说,就会放心把钱拿出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