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交大面试题涉及“论文造假”事件令浙大学子不满

  前段时间,省外媒体报道了有关浙大院士课题组成员论文造假事件,引起大众舆论的广泛关注。2月15日,浙大刚开学,校内网上便贴出了一个名为“上海交大自主招生面试有这么一题”的帖子,一经贴出就得到了众多回应,如今点击率已近6000。

  原来,这道题目的内容是“谈谈你对浙大院士课题组成员论文造假的看法,如果你是浙大校长,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自主招生面试期间,用这样的题目来考高三学生,上海交大的这个做法,让许多浙大学子有些无法接受。

  浙大学子:这种做法很不厚道

  该帖已经辗转3个高校论坛,包括“瀚海星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BS)、水木社区(清华大学BBS)、飘渺水云间(浙江大学BBS之一)等。记者了解到,原帖贴出的时间在2月11日晚,恰好是上海交大09年自主招生浙江考生面试的当天。

  上海交大考官拿这样的题目来面试考生,除了少数浙大学子表示“情绪要淡定”外,许多浙大学子纷纷表达了不满情绪。网友tyyqstf的发言代表了不少浙大学子的观点:“上海交大这种做法很不厚道”。

  网友听潮也表示:“其实我觉得谈论这事本身没什么问题,咱学校自己人做错了被人批很正常,只不过放在招生的场合上,上海交大这事就太不厚道了。”甚至有学生发出“为了争生源,值得和浙大撕破脸皮吗?”这样的疑问。

  与此同时,不少同学也翻出了上海交大的“旧账”,如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汉芯造假事件、高考秘密录取名单泄密事件等,声讨上海交大也曾造假,甚至有同学提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类似的考试题目回敬对方,一场虚拟“掐架”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1] [2] 下一页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 2 条,查看全部 昵称:  
网友 亚马逊的树 于2009-02-22 10:40:49 就 交大面试题涉及“论文造假”事件令浙大学子不满 评论

  不要乱说好不好,浙大学生对于这件事并没有那么敏感!不要这么无聊地找新闻题材!


网友 于2009-02-21 15:27:27 就 交大面试题涉及“论文造假”事件令浙大学子不满 评论

  自从发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薛小怀涉嫌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后,除了坚持诉讼,杨军也没有停止过举报。然而数十次反映、举报,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复。2007年2月,杨军从法国回来以后,他未接到通知,连办公场所都没有了,此后,研究所也没有给他安排具体工作。(《中国青年报》7月16日)

  按说,这大学本是学术的圣地。既然是圣地,就应该连一丝一毫的污秽都不能容忍。对于剽窃这一“学术毒瘤”,也就应该毫不客气,铲除而后快;而对于剽窃行为的举报者,大学则不仅要给予支持,更需给予奖励才对。事实上,要保持大学的学术氛围的纯净,要维护学术圣地的盛名,这些学术监督员和清道夫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剽窃者安然无恙,举报者反遭终身辞退”,如此咄咄怪事,还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无法看懂。

  不过,正所谓存在即合理,既然本该是容不得丁点学术污点的大学,最终却做出了“放纵剽窃者,辞退举报人”的事情,这背后自然也有它的“合理”之处。

  首先,就事论事来看这两篇论文,假如是外行的话恐怕根本看不出什么玄机,即便是内行人光看标题也决难生疑。至于两篇沦为用了相同的图片,有着相同的综述,得出一致的结论,也完全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罢了。更何况,两篇论文的作者同为一所高校的教授与研究生,完全可能是精诚合作的典范之作。何至于扣上个“剽窃”的脏帽子呢?其次,对于当下大学而言,由于教授的考评,职称的认定,论文数量绝对是个绕不过的硬指标,于是,论文相互“借鉴”一下,署名相互“交换”一下,也就成了不公开的秘密,被指剽窃的论文很可能不过是“署名”不慎署成了第一作者而已,又何必深究呢?至于举报者为何遭辞,其实也不难理解。不积极融入高校的学术潜规则,反而如同唐吉诃德般的与这架坚不可摧的“风车”作对,焉有不败之理?更何况,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举报者曝光本校教授的剽窃行为,无疑犯了这个大忌,弄得大学脸上无光,也必将难以为大学所容忍。举报者最终落得个“举报未成身先死”,也实在属咎由自取。

  不过,所有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都不经一驳。同一所大学的教授薛小怀和研究生丁杰,恐怕不会那么巧合的“英雄所见”如此“雷同”;至于合作研究,薛小怀于2001年10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而丁杰的硕士论文于2001年12月就已经完稿,在时间上根本不具备共同从事研究工作的事实;所谓交换署名,即便撇开这一做法本身就涉嫌违规不论,这署名总不能连原作者都不知情吧。所有的可能排除之后,剽窃当然只能是唯一的解释。而对于大学而言,真要保持学术的纯洁,真要维护学术圣地的尊严,严肃处理剽窃行为,将剽窃者清除出大学门户,显然才是对症的疗法。那种为了面子故,不处理“做出丑事”的剽窃者,反辞退“曝光家丑”举报者,只能是自欺欺人、欲盖弥彰,非但不利于大学的名声,这种对于剽窃行为的纵容只能是进一步加剧大学学术生态的瘫痪。

  基于上述视点,要拯救大学学术风气荒漠化这场生态危机,“剽窃有理,举报有罪”这一黑白是非颠倒的病根,恐怕需要先行疗治。

  

  ·李国杰:汉芯造假事件给中国科技界敲响警钟

  这位知名科学家还提出,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来都是强国,至少两千年,不要小看中国人,说中国没有做强国的命,但是也应该承认我们这两百年来有很多问题。他认为,一个国家年轻人如果缺乏理想、缺乏追求,太看重物质利益,国家振兴力量就会减少,凝聚力就会减弱。中华民族美好的东西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焕发,“我对中国年轻人充满希望”。

  ·学术良心须靠严格制度来塑造

  说到底,治理学术腐败和治理其他腐败一样,必须“两手抓”,既要抓“软”的道德教育,又要抓“硬”的制度建设,而且,两者都要“硬”。须知,任何道德风气的塑造都是要以严格的制度来保障的,脱离了制度来谈学术良心,显然是谈不通的。

  ·上海交大副教授被指剽窃举报人被校方终止聘用

  上海交大材料学院的王健农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承认自己的硕士生丁杰的毕业论文确实“有一些事情”,但“都已经内部解决了”,“这是小事情,已经很久了,经过多方协调,学校已经有了定论,学生和另外一方已经解决了”。而当记者追问双方是如何解决的,学校又是如何下结论的,王健农表示,自己没有必要告诉记者,“就像我家东西被人拿去了,那我就和人家沟通,居委会也可以派个人来协调,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其他人搅和没有意义。”他强调,丁杰的论文是否被抄袭或剽窃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由学校经过调查后得出结论,“学校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参与进来,进行协商和处理,这只是内部的小事情,小小的误会,没有必要炒作”。


·浙大课题组涉嫌论文造假 院士说背后故事
·浙大课题组涉嫌论文造假续:工程院介入调查
·院士被指牵涉论文造假
·浙大表示 若发现与论文造假相关的行为将一查到底
·浙江大学:“院士课题组论文造假”与院士无关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