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路“通气”了编辑部寄出一封“迟到的信”
半年前,读者朱勤儿向本报反映上塘“断头路”。本报编辑部联系了他,并一直记着这事,直到昨天,我们终于可以向朱先生报个喜:上塘“断头路”即将打通了。
朱勤儿先生:
你好。
去年7月,你寄给本报编辑部的信我们一直保存着。你信中的言辞虽有点激烈,但句句恳切,体现了一名杭州市民的责任心。
从你的信中,我们知道你是在余杭良渚开模具材料店的,你说自己吃的是钢铁饭,三天两头要跑拱康路。可是与拱康路相连的上塘路延伸段竣工快三年了,至今未能开通。两年多来,他一直盼望着这段路能早日开通,好给开车带来方便,可盼到现在也未能开通。于是,你各方奔走,想为这段断头路讨个说法,甚至动了打官司的念头。
然而,上塘路的“断头”现象根子在于规划不同步,并非某一部门的失责或工作不到位。我们了解后,只能把这一问题搁在心里,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给你一个答复。
昨天,在采访整治断头路的过程中,我们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副市长许迈永表示,对于断头路现象市政府是重视的,建委可以做好牵头工作。杭州地下空间建设发展中心俞刚说,拱康路改造工程接近尾声,附近的停车场已经搬迁,这段断头路不日可直通拱康路。
顺祝身体好,事业牛!
钱江晚报
2009年2月20日
读者朱勤儿寄给编辑部的信
编辑同志:
您好!
5月17日,我给蔡市长写了一封信。7月10日,12345给我打了电话,说我反映的情况属实,告诉我上塘路延伸段没能开通的主要原因是交警部门认为有交通隐患而一直未被验收。第二天下午城乡建委也给我打了电话,对路不能开通的情况作了一些说明。他告诉我:“有不少路由于一直无法开通,光路的管理费支出都不得了。”虽然他没有要求我打官司,但从他的言语中可以感觉到这一点,所以我只好来打这场官司。
为了打赢这场官司,昨天我去了六和律师事务所,想不到咨询一下就出了五百块钱。如果委托他们收集材料至少要出五千元以上的费用。为了省钱我想自己收集,可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要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有难处。前两天外甥告诉我,说他去年看到过钱江晚报对这段路有过一则报道,我想在报道之前一定要进行采访,也许贵报有这方面的资料。我很希望贵报能帮帮我,为我提供资料和那篇报道。如果能得到贵报的帮助我会万分感谢。
此致
敬礼
朱勤儿
2008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