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种了多年的橘树砍掉,橘农们心痛但无奈 姜胜利 摄
2月16日,衢州市石梁镇杨家源村。橘农杨道炎站在自家的柑橘地里,看着别人砍他的果树。2人多高、枝繁叶茂的果树频频倒下,树叶抖出的雨水,打了杨道炎一脸,可他伫立原地,连眼睛都没闭一下。
2月16日,石梁镇杨家源村。市农业局主管水果的副局长徐登富,卷着裤脚,铁青着脸,行走在各家果园里。果园的橘树很密,站在高处俯视,几乎望不到一点泥土。
2月16日,石梁镇杨家源村。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专程来参加“衢州柑橘产业转型提升现场会”。临时会场离果园仅50米,会场的高音喇叭里,不断传出衢州各地农业官员向上级领导的汇报声。
从去年开始,就有一个问题让衢州农民很纠结——柑橘滞销。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未解决。衢州去年柑橘产量96万吨,在各地帮扶下,现在才销出40万吨。
丰收年却遭遇滞销,从农民到政府,大家都知道衢州柑橘出了问题。
数量VS品质
副省长和副局长的忧心事
正在果园的徐登富,并未听到这个由副省长亲自参加的现场会内容——高音喇叭传来的声响,被果园里此起彼伏、刺耳的电锯声所掩盖。而“提升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指导农民自发砍橘树,给柑橘留出足够的光照空间。
对徐登富的采访,在杨家源村一户橘农的平房里进行。徐登富很心急,村民要搬凳子过来,他却掸了掸身旁一堆纸板箱上的灰,“坐,咱们就在这里谈吧。”
“‘销售难’早有征兆,只不过现在问题大了,大家才急起来!”徐登富开门见山。
“衢州柑橘位于种植区域的最北边,一直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徐登富说:“相比福建、广东等地的柑橘种植,衢州土壤酸性高,柑橘的口味存在先天不足。”
这厢在采访,隔壁却传来了争吵的声音。
“顶多0.2元(一斤)!你说你的柑橘谁爱吃?”黑龙江橘贩王宏远,嘴里塞着一个柑橘,对一名农户大声说:“福建芦柑、广东砂糖桔,就能卖到3元(一斤)以上。”
徐登富有些尴尬:“政府早就注意到本地柑橘档次低的问题。”
衢州政府曾两度动员农民“提升柑橘品质”。“可是第一次,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末,柑橘市场供不应求;2008年,又遇上冰雪灾,广东、福建的柑橘运不出来,衢州柑橘少了对手。”徐登富说,“两次动员最后都落了空,因为农民都觉得自己还是有钱赚的。”
“这次,大家终于吃了苦头。”徐登富捋了把头发,几片砍树时蹦到头上的木屑掉了下来,他对一旁的农民说,“只有把品质提上来,大家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