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统计局局长赵泽良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钱市长的观点:“绍兴的纺织结构存在严重问题:生活型面料生产占据产量90%以上,行业过度集聚、产品结构重复,管理粗放。”
在杨汛桥镇党委书记许志炎看来,这场危机先发生在绍兴,与绍兴“先发”不无关系:“很多国内企业好比还在内河里行船,而杨汛桥企业已经出海,进入了国际产业链。大海的机会更多,风浪也更大,国际金融海啸必然会首先影响到海船,会让我们呛到海水。”
还有些经济界人士认为,绍兴陷困,与部分企业盲目扩张有关。绍兴商业银行行长陈方晓回忆:“危机来临的9月底之前,绍兴经济运行到达高点,企业流动资金充裕,不良贷款达到历史低点,利润率达到最高点;不少企业盲目乐观四处出击找资源,投矿产,投天然气,投股权,投地产。这种扩张,加剧了资金链断裂。”
不过,对于资金链断裂,也有人认为与银行前期“嫌贫爱富”有关。譬如,当地一个大企业,实际资产只有7.6亿,然而,自贷10亿,对外担保29亿!在经济膨胀时,这些大企业门庭若市,市内外各大银行争相上门放贷,气球被越吹越大。
还有人认为,绍兴所以会成为重灾区,与绍兴特色的“绍兴人经济”也有关系。绍兴寸土寸金,许多想做大的企业,拼命对外投资,收购企业,由此产生的财务费用,又在当地消化。
③救助企业,着力突围
2008年9月29日下午5时,华联三鑫停产。几乎同时,绍兴上下,一场针对这个巨型龙头企业的拯救行动迅速展开。
“要走出‘多米诺’困境,就从源头入手,只有保住第一张骨牌,才能保住所有的骨牌。”绍兴县立即成立由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工业企业解困工作领导小组,进驻企业,帮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从绍兴市到浙江省,在听取绍兴县的专题汇报后,都作出重要部署。
“这场危机带来影响之大、之突然,前所未有!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快速反应,要敢于负责。有争议的,由市委市政府来担责任。”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说。
事实证明,在危机面前,政府采取主动出击的举措是正确的。2008年10月9日,浙江省政府专门就华联三鑫的重组问题,主持召开省级银行业协调会;10月13日,绍兴县专题召开县内银行行长会议,县内各家银行出台“不随意抽贷、不附加担保抵押条件、不增加企业贷款负担”为主要内容的同业协会公约;10月16日晚,绍兴县通过了《关于做好当前工业企业资金链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通过工业用地变性、地方税收分成奖励、组建政府性担保公司进行应急过渡担保等措施,全力防范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在应急处置维护稳定的同时,由政府出面,对倒闭企业实施重组,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10月16日,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滨海工业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注资9亿元和6亿元重组华联三鑫。11月7日,停产不到一个半月,原华联三鑫第一条生产线重新开通,顺利恢复生产。
连续数个月,市、县、镇三级政府有关人士斡旋在债权人、企业、担保单位之间,召集相关利益人,协调各方之间的利益。“政府政策扶持一点,担保企业剥离一点,债权银行让利一点,社会个人承担一点”成为大家在解困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渐进式”的解困之举,保护了现有生产力,企业和银行有了更多喘息的机会。在最初的慌乱稳定下来后,更多的救援途径开始出现。解困生产保障组、解困债权债务核查组、解困信访维稳组、解困债权债务处置组和解困重组洽谈组5个专项工作组的成立,使解困工作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各级银行也从收贷转向了加入救助队伍。“要做最受尊敬的银行,而不是最赚钱的银行”成为银行的座右铭。“从10月份开始,我们像救火一样,放贷了7.26亿元,投向15家有资金困难的企业。危机开始前,我们处于全国城市商业银行200亿元规模以上银行排行第二名,去年底,不良贷款率从全省最低的1.2%升到了全省最高的2.84%!但这时候,我们不能回避社会责任!”绍兴商业银行行长陈方晓说。
政府、银行齐发力,绍兴企业家们的情绪迅速平复了。“现在,遭遇困境的企业没有一家丧失信心,都在努力自救。”“重灾区”杨汛桥镇党委书记许志炎如是说。
在2009年的新春,绍兴经济出现止跌回升迹象:去年12月,工业用电量比11月已经增加11.3%;今年,绍兴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达到98%;1月外贸出口额比上年12月份继续增加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