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3日讯
“以前这里都种香菇,现在拆掉改种成红提了。”昨日上午,遂昌县北界镇王坞村党支部书记王冬洪正忙着在村前的田里搭葡萄架,过段时间就要开始种入红提苗。初春的北界镇苏村片,少有往年为准备香菇原料而出现的车水马龙、粉碎机轰鸣景象,之前的300多个香菇大棚正摇身变成连片的水泥立柱、竹、塑料结构的红提大棚。
北界镇苏村片共有王坞、苏村等六个行政村,从1989年开始种植香菇,是全县最早香菇种植的区域。去年,遂昌县实施一整套生态保护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对91万亩山林进行限伐保护,并全面禁伐阔叶林。作为以阔叶树种为主要原料的香菇产业出路何在?北界镇率先在产业调整上下功夫,提出了依托红提产业、生态畜牧业等产业进行转型的方案。
“种植香菇真是个资源消耗产业,不算不知道,一算还真是不得了。村里最多时香菇年种植量达180万袋,要消耗500多万斤阔叶树,相当于砍伐了1000多亩阔叶树。再加上搭香菇棚、烘烤都用木材,可以说全程都是消耗森林资源。”王春堂是村里的“香菇大王”,年种植香菇两万袋,对于香菇产业木材消耗情况是一清二楚。
“种红提比种香菇省力不说,关键是收入也高,去年我家1亩红提纯收入1.4万元。”64岁的王坞村民潘志坤乐呵呵地说。北界镇党委书记周瑞琛说,以往苏村片六个村,每年至少种植香菇500万袋,今年可能100万袋都不到。砂头背村50户种植户,今年只剩下1户。王坞村从最多时的180万袋减至今年不到20万袋。香菇生产在减少,红提种植面积却是逐年增多,从之前的20来亩到今年近300亩。周瑞琛表示,今年镇里还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转产转型,接下来,还要在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提高、品种引进改良、科技培训等方面下功夫,把红提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建设苏村片“红提走廊”,进一步挖掘土地的增收潜力,让农民在田野依靠科技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