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施家花园社区曾对拼车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显示,超过2/3的社区居民赞成免费、自愿的拼车行为。
然而,反对者的理由看起来也很充分:私车作为个人空间,不愿与陌生人共享;分摊成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若与非法营运之间的界限难以界定,就会带来种种不便;最重要的是,车辆在行驶中万一出了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让做好事的司机担责任,是不是有些不合理?
看来,安全和费用,仍然是最受关注也是最有争议的两大问题。杭州东部软件园有关负责人指出,有车一族之间的拼车,其实也有隐性成本的问题,即使是两位住得很近的同事,事实上也很难在时间安排上协同一致。譬如,有人需要在下班后先去接孩子放学,有人也许要经常加班和出差,就会造成权利和义务上的不对等。
作为社区干部的黄怡蓉,甚至想得更细。她认为,三大原则的确立,设想很好,但是可操作性不强。据她观察,无车族的拼车意愿远比有车族要强。即使在有车族之间,由于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的不同,也会产生很多隐性纠纷。
例如,最近总是下雨,细心的女士可能会在上车前把鞋子弄干净,不让雨水弄湿车子,可不拘小节的男士可能就不那么注意。拼车的顺利开展,对市民的整体文明程度也有个要求。
黄怡蓉建议说,假如政府采取单双号限行的举措,或许能让拼车的车辆具有行车优先权,可能会更有效地促进拼车行为。而江斌也表示,作为试点,他们非常期待政府部门能就拼车出台更为详细的实施细则。
简单的“堵”,肯定不如复杂的“疏”
截止记者发稿前,两家试点单位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拼车现象虽然很常见,但是目前还没人前来报名,要求将拼车信息记录备案。
作为一家软件企业的员工,黄小姐本人就是一名环保倡导者,经常和顺路的同事拼车上下班。但是要将这样的私人行为“白纸黑字”地公布于众,白领们除了嫌麻烦,同时还有所顾虑,“会不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黄怡蓉甚至还提出“伦理风险”的概念。万一异性之间拼车引发夫妻矛盾,也要由社区来出面协调解决。
陈捷表示,对于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交通部门事先也都有所考虑。例如,针对市民希望政府对拼车出台鼓励性政策的提议,运管部门表示,通过试点情况进行梳理,上报决策部门参考。又如,将拼车限制在“有车拼车”上,则是因为“拼车”和“搭车”间目前尚无科学界定。
此外,也有市民建议管理部门出台一份有关拼车协议的规范文本。因为,一旦不幸发生交通事故,仅凭亲友之间的交情和口头协议恐怕于事无补。
另外,目前的试点方案并没有保险公司的介入,也就是说,坐上“拼车”的乘客仍然没有保险保障,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还是只能向司机索赔。因此,希望交通运管部门和保险公司协商,为符合条件的拼车者办理相关保险的提议也“风生水起”。
在陈捷看来,尽管从目前来看,拼车方案引发的争议,给城市管理部门带来了考验,但是,从长远来看,“简单的‘堵’,肯定不如复杂的‘疏’”。
这一点,从此次方案引发的关注度上也可见得一斑。2月26日到2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心城市运管局长会议上,就有城市抛出“拼车,究竟该怎么拼”的话题,大家都对“杭州模式”表示出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