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网讯 今天,泗苏村的人们送别丁红武时,特地绕了远路。“送红武的路,要越长越好。”村里的老伯说。丁红武走得太仓促,人们期望,如果有来世,他的路能更长。
村路——
村路沿着丁家门前的小巷向北,就到海边。3月2日早上他离家去码头,妻子丁赛君料不到一别竟是永诀。
那天上午9时30分许,为营救不慎落海的村民,丁红武不顾个人安危,只身跃入冰冷的大海,在多次营救落水村民失败后仍然没有后退,最终不幸被海浪吞没,年仅41岁。泗苏村的人们和社会各界在搜寻中、期盼中苦等了整整八日七夜,没有等到勇士归来。
五更天,亲人把丁红武衣冠、平时爱好物什放进了尚空着的骨灰盒。早7时45分,到了约定送英灵上路的时辰。
不分本村邻村、相识未识,数百人赶来送行,有87岁高龄的老人,也有人们抱来的4个月大婴儿。各界献上花圈花篮难以胜数。
媒体记者都戴起黑纱白花,许多人边工作边不禁泣下
公路——
送行队伍从村路远绕329国道相邻路段,并在村路拐角、公路沿线长久驻立。亲人在此为丁红武路祭。
路祭以风俗寄哀思,供上一席,请红武遗相、衣冠盒上座,点香烛,读祭词,燃鞭炮,女儿、亲人哀哀以告。
二胡曲咽,泣声一路。
山路——
勇士遗孀丁赛君不堪独行,与一群妇女远远地落在队伍之后。
16年夫妻情笃,噩耗令她的世界只剩昏厥交替悲泣,身体虚弱至极。五六个妇女或扶或背或推,才送她来到国道与山路的交界,让丁赛君的大哥丁永国背她上山。半路上,丁永国也撑不住,他前晚从上海赶来,夜里守灵,白天上船搜寻。
山路几转,公墓区绿瓦黄墙入眼。背靠青山,面临大海,远眺普陀山,属于丁红武英魂的路至此而止。
庄严而感人的告别仪式举行后,丁红武的衣冠盒被送入公墓的寿寝堂。
曾参与海上搜救的边防官兵也赶来了
网路——
但是,网路上的追思行动尚未终止。周一是工作日,今天上午,许多网友无法到场送别,舟山网为此特别开设了丁红武网上祭奠,截至下午2时20分,已有198位网友在网上为丁红武献上一束鲜花,留下附言,表示了心意。
网友“独竹”是媒体网路上最早发布丁红武事迹的人。3月2日晚9时17分,他在舟山论坛发布《这是不是英雄吗?》一贴,即引起网民关注。这几天,在舟山论坛为渔民英雄丁红武所设专门版块,网友留贴上千。
“好走,平民英雄!”“英雄义无返顾地跃入冰冷刺骨的大海,却把炽热的情感留在美丽的千岛新城,温暖所有的人……”
海路——
即使在告别仪式举行的同时,对英雄遗体的海面搜寻也没有终止。泗苏村支书余赛朝上午告诉记者,这些天,街道搜寻队、社区搜寻队、群众自发搜寻队纷纷加入进来,对英雄遗体的搜寻还将继续。
码头上,还时常有村民前去守望。“红武这样的好人,不该这么悄无声息地走。”
“丁大哥,一路走好!我和我的伙伴们也找你四天了,今天早上,我们悼念回来后,又去找你了……”以“爱心朋友”为名的舟山网络义工,自发参与搜寻工作和上午的送别,据义工在网上发贴称,自发搜寻下午还将继续。
天路——
送别仪式前,丁红武的家人带来两信特殊的感谢信。丁赛君和女儿丁佳颖分别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致谢。佳颖的信的标题叫《今天我活着》。
逝者已矣,活着对死去是最好的祭奠。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关心、帮助丁红武家人,则延续着爱心。媒体将丁红武事迹传播到社会的角角落落;普陀区民政局日前表示,将积极为丁红武申报烈士;舟山网发动网友进行捐款来慰问义士家人;普陀区人民政府已专门做出决定,授予丁红武同志“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正如送别的悼词说:“丁红武同志走了,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村民、好船民,也使家庭失去了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乐于助人、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那种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永远留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也如亲人答词说:“你是我们的骄傲,时代的楷模,风萧萧兮,泪汪汪,送你英灵的队伍已出发!兄弟你放心地走吧!你的亲人有党和政府在,有我们大家在!”
上午9时20分至23分,公墓区,全体人员默哀三分钟。现场响起哀乐声,天空也恰好传来沉闷的飞机轰鸣声。
来自记者心底的强烈期盼:魂兮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