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现场
唐代盏托
宋代酒壶
唐代青瓷盏托、碗,宋代青瓷脉枕、酒壶……昨日,记者来到奉化市西坞街道下宅弄村于家山,看到了大量发掘出土的唐代至北宋年间越窑青瓷遗址中的越窑青瓷器物。
据悉,今年1月至3月,为配合甬台温高速公路奉化服务区工程建设,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奉化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该建设工程所在的奉化市西坞街道下宅弄村于家山一带进行了先期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考古工作人员先后在于家山北侧发现并清理了唐代至北宋越窑遗址6座,制瓷作坊遗迹1处,同时出土一批同时期的青瓷器物标本和制瓷用具。
依山而建便于制瓷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此次发掘出的6座越窑遗址均依山而建,散布在甬台温高速公路奉化服务区建设工地上,由于历年水土流失和耕种的影响,窑床结构多已残损毁坏,但是,依旧可以看到山坡上呈长条形的窑床,长度为30米至5米不等,宽度在0.9米至1.8米之间,炉体四周由土坯围砌而成,火膛、窑头、窑门和窑尾等清晰可见。
此次考古发掘的领队李永宁分析:“越窑遗址一般都有6度至9度的坡度,窑口在下方,这样火能顺势而上。依山而建有两大优势,一是便于取材制炭,二是可以就地取土。此外,这些遗址濒临东江,一方面方便取水,另一方面也便于运输。”
出土器物为民窑烧制
在此次出土的6座遗址中,只有一座为唐代遗址,其余均为北宋遗址,窑址附近还发现1座长8米、宽3米、石砌基地的房址,推测应为当时的制瓷作坊遗迹。出土的器物中,有碗、盏、盅、盘、钵、壶、罐、瓶等类型以及大量烧制瓷器的窑具,大量瓷片零散地堆积在遗址中,薄处有数十厘米,厚处有2米。李永宁告诉记者,根据这些出土器物的形制特征判断,窑址使用年代大约在唐代至北宋时期。此次发掘的全部为民窑,与官窑相比,民窑出土的器物做工粗糙、花纹单调、器型单一,观赏性不强。
为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据李永宁介绍,虽然此次出土的器物多为当时烧窑留下的次品,在近3万件瓷片中,可修复的不超过1000件,但这是近年来宁波地域继东钱湖郭童岙窑址之后又一次大规模发掘出的越窑遗存,它的发现与发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越窑青瓷的时空分布及其发展流向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也再一次证明了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