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
越窑青瓷是中国瓷器鼻祖,被誉为“瓷器之母”。
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宣布,继上林湖窑场、曹娥江窑场后,越窑青瓷的第三大生产中心在东钱湖郭童岙附近被发现。
从今年5月开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窑址进行考古性挖掘,并取得重大考古成果。
越窑考古出土大量器物
早在1986年,文保工作人员就在一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郭童岙窑场。不过,当时仅发现了一座窑址。鄞县人民政府将此地列为了文物保护点。
今年5月,为配合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该项目范围内的郭童岙窑址进行了先期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
据考古研究所所长禇晓波介绍,此次考古勘探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发掘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共发现并清理越瓷窑址11座,包括8座龙窑和3座馒头窑,以及作坊建筑遗迹2处,古墓葬11座。
这次发掘中共出土了青瓷杯、盏、执壶、碟、盅等各类器物标本2万余件,其中可修复完整的器物2000余件。
“这次考古出土的器物,其数量可以说是宁波地区历次越窑考古中最多的。”禇所长表示,这些器物经过整理和修复之后,将移交给宁波市博物馆收藏。
可能是当年外贸加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发掘中,考古新发现不少。比如这次发现的11号窑、7号窑、10号窑、4号窑,依次相互叠在一起,这是越窑遗址考古中罕见的实物例证。“这说明当时的东钱湖不仅有充足的烧瓷用的燃料,而且当地的制造业发展历史也极为悠久,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禇所长说。
禇所长还介绍说,越窑烧制一般都是长长的龙窑,可这次却挖掘出了三座馒头窑,这在越窑遗址考古中也是首次发现。
与受人瞩目的上林湖窑场相比,东钱湖窑场部分窑址的保存状况要好得多。比如9号窑,是迄今为止宁波地区发现保存最完好的窑址,特别是窑前工作室、操作台、火膛等都非常完整。
“1000多年前,宁波人就做起外贸生意了。”昨天,禇所长还透露说,从东钱湖窑址器物的纹饰、器形上看,与埃及、日本发现的青瓷颇为类似,估计这些器物当时就是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估计好的瓷器都卖掉了,窑场里剩下的瓷器一般是次品或是未完成品。”
10座窑址已被回填保护
从这次发掘的11座窑址年代看,当地越瓷开烧时间始于东汉,停烧时间约在北宋晚期,先后经历了1000多年,这些窑址宛如一座大型的露天青瓷博物馆,是东钱湖地区继南宋石刻之后又一重要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品牌。
10月12日,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集有关专家,就东钱湖郭童岙窑址的保护问题进行充分论证。11座窑址中保存状况相对较好的10座窑址,现已得到妥善的原址回填保护。
对此,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结华解释说,所谓的原址回填保护,就是用一层不可腐蚀的塑料纸覆在原址上,然后再用纯净的黄土盖在上面。“最重要的是在原址上,不能盖房和栽种大树,仅有的装饰只能是草坪或灌木丛。”
窑址周围将建豪华别墅
去年,香港一家房地产商花了7亿多元,买下了包括窑址在内的400多亩的土地,准备开发房地产。在为“文保”让路半年多后,最近又重新开发。
昨天,房产商代表蒋副总表示,为保护好家门口的“宝藏”,他们重新调整了小区设计,虽然耗费大量成本,但这些付出无疑是值得的,因为这些窑址的人文价值将日益凸现。一两年后,窑址的周围将矗立起15万平方米的环湖高档别墅。
依山傍水的别墅、价值连城的文物,任何一样都足够诱人。
昨天,宁波文保部门解释说,根据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在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不能由业主私自占有。”
蒋副总也表示,作为开发商,将设计许多警示牌,对10座窑进行标识,时刻提醒行人和车辆小心脚下的千年文物。在小区交付之后,部分出土器物将长期在小区内展览,以实物形式提醒业主保护好身边的文化遗产。在业主入住时,也要和物业公司签订相关合同,其中会特别注明一款:爱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