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打造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009年03月2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华网3月25日电 "平时工作忙,也不能经常去市图书馆,自从镇上建了分馆,我就成了那里的常客。"浙江嘉兴余新镇农民余跃明的很多个周末是在镇图书馆度过的。"因为与市图书馆实行了联网,我们可以随时进行图书预约、网上续借、馆藏书目查询等,又方便又快捷。"
2007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一直着力探索构建以"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在完成了嘉兴市图书馆余新镇、王江泾镇、大桥镇三个乡镇分馆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后,发现农村蕴藏着很大的图书阅读需求量,2008年,乡镇分馆建设在全市逐步推开。这一做法,被业界誉为公共图书馆"嘉兴模式"。
"嘉兴模式"打破公共图书馆"篱笆墙"
嘉兴市余新镇是一个人口只有5万人的小镇。过去,镇上只有一个简陋的镇文化站图书室,由于自身常常因经费问题陷于困境,加之电视、网络、麻将等娱乐方式对于读者群体的分流,图书室越来越被边缘化。然而,从2008年开始,宽敞明亮的嘉兴市图书馆余新分馆取代了过去的图书室,人们可以在那里享受借书、阅读、电子阅读、查询等所有现代化的服务。
余新镇中学初二的利用中午的午休时间与同学相邀嘉兴市图书馆余新分馆,他告诉记者,这样的读书习惯延续了有近一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了他课余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希望能在图书馆里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自从图书馆在镇里开了分馆,我们办了借阅证,随时去图书馆看书、借书了。"
在阅读室里,十几台电脑组成方阵,可以方便地查询和调阅全市图书馆的藏书,3万册定期更换流动的图书排满了高高的书架,借书、阅读、电子阅读、查询等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分区井然有序。余新分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余新分馆是余新镇男女老少最喜欢的场所之一,因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着嘉兴市图书馆乡镇分馆的好处。
在嘉兴市,像余新分馆这样的图书馆分馆已建立了20个,占乡镇规划总数的34%,其中市本级已实现乡镇分馆全覆盖。乡镇分馆的开设,就像把图书馆搬到了农民的家门口,丰富的文化资源让百姓们欢欣不已,截至2009年2月,嘉兴市乡镇分馆累计到馆人次112.47万人次,共办证1万余张,外借38.62万册次,其中余新、王江泾分馆单书平均外借达到4册次。从2008年5月份开始,部分分馆开始实行晚上开放制度,开放时间为早上9:00至晚上8:00,达到11小时/天。
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是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的未来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嘉兴率全国之先打破了图书馆"分割据守"的格局,通过建立流动机制,让"死"书"活"了起来,被业界誉为"嘉兴模式"。
消除图书馆服务的城乡差别
据2006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而2008年7月份发布的第五次调查报告显示,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仅比上一次调查结果微升0.1%。
"一方面,是在现今淡薄的读书风气,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存在着较大反差,乡镇居民基本无法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服务。"嘉兴市图书馆总馆馆长章明丽告诉记者,乡镇图书馆普遍存在缺少经费、资源匮乏、人员不稳等问题,图书馆的城乡差别这一全国通病,制约了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分享。
而无论是从对读书风气的倡导,还是刻意创造读书的条件,打破"篱笆墙"的"嘉兴模式"都希望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文化和知识灌溉到嘉兴城乡居民的心灵。
据章明丽介绍,"嘉兴模式"最大特色和亮点,是在实现乡镇、村(社区)图书馆(室)全覆盖的同时,实现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并实行书刊借阅全市"一卡通"。不仅如此,总分馆体系内的所有图书馆实现"五免费"--免费办证、免费借阅、免费查询、免费上局域网、免费参加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消除图书馆服务的城乡差别,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努力实现和保障城乡居民平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益。
如何确保乡镇图书馆建得起,转得动?章明丽介绍,嘉兴市政府采取了"三级投入"和"集中管理"的保障措施。即在市本级范围内,总分馆体系中的乡镇分馆建设和运营保障由市、区、乡镇三级政府共同投入,三级政府财政投入的乡镇图书馆运营经费,由作为总馆的市图书馆集中支配使用。每新建一个乡镇分馆所需费用由市、区、乡镇三级财政均摊,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补齐。在乡镇分馆建成进入正常运营阶段后,市、区、乡镇三级政府财政每年还将分别投入10万元,用于保障分馆的正常运营。"显然,没有财力的支撑,不可能有'嘉兴模式',但财力的支撑,说到底是观念的支撑。"章明丽说。
从文献服务到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城市,书店、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种种文化设施的多样化,各类文化活动的经常化,使人们很容易就能为心灵找到"家"的感觉;而在基层,作为传统的和最主要的文化传播平台之一,被誉为"心灵庇护所"的图书馆存在意义就更不容被忽视。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传播、普及文化、推动文化建设的重任,鼓励公众读书看报、学习知识,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众文化品位,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责。"因此,图书馆不能成为'藏书馆',只有让公共文化为所有人共享,才能充分发挥其作。"
"嘉兴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仅使公共图书馆服务从狭义的文献服务转变为覆盖城乡广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为乡镇居民提供了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阅读待遇。
随着秀洲区洪合分馆、新塍分馆和桐乡崇福分馆3个乡镇分馆的相继开放,覆盖全嘉兴市城乡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提供文献资源,还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总馆的"南湖大讲堂"已经成为嘉兴知名的品牌文化活动;总馆每年至少策划组织一次所有分馆参与的区域性读者活动,分馆每年至少独立组织一次读者活动;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服务和活动,让乡镇分馆成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课外基地;网络平台实现总分馆体系内的网上参考咨询……这一系列的举措,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多元化。
提高国民的文化技术素养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而政府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也应是最有远见卓识、最基础也效力最持久的投入。因此,当一方面国民阅读率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因"篱笆墙"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之时,"嘉兴模式"让图书馆真正变成体现全体人民共享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场所。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段菁菁
编辑:
孔令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