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在杭州西湖区文新蒋村地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预防接种。
浙江在线04月10日讯
新医改方案的最大亮点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的各类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新医改中,8500亿资金投入的重点,也是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产品最基础部分承担着重任,被众人寄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矛盾的厚望。新医改方案形象地称之为健康的“守门人”。
当医改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到前沿时,它能否承受“重中之重”?昨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公立、民营以及近年来作为医改试点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记者调查 心脏病患者耽误转诊猝死 首选社区看病 中青年患者少
新医改中对“守门人”的预期之一是:合理分流患者,即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像国外一样,没有社区全科医生的转诊单,就不能去大医院看病了?”昨日,记者随机拦访市民,35岁的白领小郭反问道。
服务不错 技术不“靠谱”
记者在杭州建国路、湖墅路、文一路上随机调查。被访问的20位市民,年龄在20~60岁,杭州市户口居民16位,另外4位是在杭州工作的外地人,小郭便是其中一位。12位中青年都说:“曾经带孩子去过社区医院,但自己没去看过病。”追问原因,“技术不靠谱”,“去了怕耽误”,“再说也不差钱看大医院的专家,毕竟健康第一位”。总之,是否眼下会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作看病的首选,大家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NO!”
但是,随访到的50岁以上的市民,不少态度是180度转弯。朱老先生的回答颇具代表,他患有慢性病痛风,隔三差五要发作。
“老毛病,治疗我心里有数,去大医院看专科太挤,所以图方便,发作了就去社区(医院)挂挂盐水。”其他中老年人,去社区也不外乎一个目的:配常用药,“那是真的方便、便宜。”
拦访中遇到一位周女士,说到她母亲的遭遇,十分激动。周女士说:“我妈妈有心脏病,胸闷气急发作时,配药吃吃就缓解了。去年,她又发作了,我送她到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安排她住院观察,并没说情况危急,我们兄妹几个也就放心了。没想到,母亲住院第3天,夜里突然发生心衰猝死。我们接受不了,质问医生,为什么不告知我们需要转大医院救治?”
从此之后,周女士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失去了信心。“我们家的人再也不会踏进社区医院一步!”
调查中,记者发现,居民不信任社区,医生技术是一大硬伤。但这个问题却不是靠社区自身能解决的。
八成功夫 对付配药
之后,记者昨日选择了杭州几个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实地采访。其一是,医改的试点,杭州下城区长庆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二是民营的拱墅区和睦卫生服务中心,其三是公立性质的西湖区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果然发现,排队挂号配药窗口几乎清一色是老年人。只有在保健科,看到有不少年轻妈妈抱着孩子在做健康检查,或是注射疫苗。走进一个内科诊室,全科医生卢医生说,一个上午至少要看30多个病人。“效率介高?”记者疑惑。医生笑说,“大多来是指着药名来配药的嘛。”再询问负责人每年的业务收入结构,发现药费收入占了60%,最高的竟达80%。
保健康复功能 亟待加强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这种情况就会改变了,一是健康服务要扩容,预防体检会增加,设备也会更新,能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常规检查等医疗服务。毕竟社区承担的是‘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治疗只是其中一部分。今后,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中青年市民走进我们的社区的。”潮鸣中心主任朱月伟很有信心地对记者说。拿他的“观点”求证其他几家社区医院,也获得认可。据悉,社区“六位一体”的职责是: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一体,提供的服务产品将一致体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特性。这是大医院难以做到的。借着新医改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做到位了,就能让更多市民在社区享受到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
浙医二院院长张苏展(右一),在滨江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答疑。
5位医生统管辖区1.3万居民全科医生队伍急需壮大
在大医院医生暂时饱和的情况下,根据新医改大力倡导的发展基本卫生服务的方向,记者调查发现,社区全科医生存在较大缺口。
昨日走访杭州王码社区。全科医生蔡鸿鹏坦言:“我们社区5个全科医生,要管辖区内的1.3万居民的健康,真不容易!”
蔡医生,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起初做全科医生“心不甘”。“刚开始,坐在诊室里挂着全科医生的牌子,却“看”不到病人,来的都是指名道姓要药的,我开了处方,他们就直奔药房配药。想给高血压老人调整药物,那看我的眼神,整个不信任。”
后来,蔡医师参加了杭州市的全科医生培训,还免费到杭州市红会医院、市六医院、市七医院临床学习,技术长进了,病人慢慢也另眼看待了:这个季节,好发的肺炎、支气管炎源源不断;遇到病重的,及时转到进修过的大医院,有患者和家属事后都感激得不得了。
现在,除了坐诊,蔡医师每周有3个半天到居民家中提供上门服务。“我带着听诊器、血压计,一个下午能走几户人家?”现在居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就有1000个左右,上门服务一个月也访不完。“再加上家庭病房的病人,人手不够啊。”
好消息是,新医改的8500亿元投入,除了明确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外,另一个重点就是用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大医院携手社区尝试双向转诊首笔投入为“老、小、孕”体检埋单
据省卫生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张平介绍,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1254个,覆盖率达到90%,社区卫生服务站6558个,覆盖率达到76.8%,都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已经实现了城乡居民15分钟医疗圈,居民看病通常在步行15分钟内就可以找到医生。
目前,浙一、浙二、省人民医院、省新华医院等大医院都已经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协作关系,推出双向转诊、家庭病房、大型检查预约等多项便民医疗服务。比如,省人民医院附近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去那里看病,需要CT等检查,或住院手术,都可以由社区代为去省人民医院预约。
社区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浙医二院和滨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已试点了整整两年。浙医二院院长张苏展介绍,社区医生与我们的一一结对,有问题随时电话请教,每天我们也有3位专家坐诊社区,手把手地技术指导。我们希望发挥大医院的公益性,帮助社区医院和医生成长起来。
政策与投入成为新医改洒向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阳光雨露”。“政府的首笔埋单可能就是免费检查。”省卫生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最近社区就将逐步提供一系列免费检查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会先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初诊,然后去专业医院对口治疗,然后回到社区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直至回家,前提是,我们可以足够信任我们社区医生的技术。只有技术上去了,社区医院才能从“司药”的角色转变为真正方便百姓看病的保健、治未病的前哨。
据悉,我省目前有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人员7万余人,为了提升他们的素质,省政府从2006年起,每年投入1000万元左右资金,实施为期5年的轮训计划。培训包括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医技人员等五大类。随着新医改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肯定,我省广大农村基层卫生从业人员的“事业身份”将得到认可,政府将追加投入,落实他们的基本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稳定、留住这支队伍。
【专题】:全面推进小康六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