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五发放旧衣物
困难群众争相领取
4月17日,是个星期五。早上上班时间还没到,椒江区民政局避灾中心门口,便陆陆续续集聚了几十位妇女。8时40分左右,避灾中心工作人员程国平打开推门,在几位热心市民的帮助下,前后推出了两钢丝床的衣物。衣物还没推到门口,早已等在门口的妇女,便一哄而上,大把大把地抱起钢丝床上的衣物,转身走到一边挑拣起来。不过分把钟时间,两张钢丝床上的衣物便被瓜分一空。
“别抢别抢,每人都会有的,不要抢!”每次车子推出门前,程国平都会这样高声对他们说,可就是没人理会。
这些取衣者大多操外地口音,有二十几岁的,也有四五十岁的。这天来的基本上都是妇女,平时是男女都有。他们中个别人每次都来取,但大部分是这次来过了,下次就不来了。此刻,她们把抓去的一大把衣物挑拣过后,认为不太好或不需要的,就把它们放回到钢丝床上。
一些路过的市民看到这场景,过来问明缘由,也挑了几件自己合意的衣服。一位路过的老大爷挑到一件真皮外套,很喜欢,就把它小心地放到自行车篮里。他对工作人员笑笑说:“挺好,谢谢!”
一些开着轿车的市民看到这场景,也停下车来。当然,他们不是来取旧衣物的,而是对工作人员说:“我们家里有许多很新的旧衣服,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捐到你们这里行不行?”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家里的旧衣服,可以洗干净后放在椒江避灾中心门口,避灾中心会帮助发放给需要的人。
从2006年开始,椒江区避灾中心就接受市民捐赠的旧衣物。这些衣物经过整理、消毒、打包储存好,于周五早上发放给困难的居民,每次发放300余件。
“当时,许多市民向我们反映,家里有许多七八成新的旧衣服,扔了怪可惜的,希望我们能够接受捐赠。”椒江区民政局副局长阮险峰说,“献爱心不能苛求大小,捐赠旧衣服毕竟也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但是市民捐赠的衣服堆积在避灾中心还不成,只有把这些衣服‘送’出去,送给需要的人,这个爱心行动才算完成。”
如何建立渠道和平台,把市民捐赠的旧衣物“送”到需要的人的手里?这是让许多慈善机构都颇为困扰的问题。
避灾中心工作人员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在每个周二和周五,把市民捐赠来的衣物摆放在避灾中心门口,由民工自由领取,无需任何手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效果不错。后来,避灾中心人员发现,民工群体固然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但生活条件不好的本地人员也不少。因此,2007年10月以后,避灾中心把受助对象扩大到所有人群,只要需要,任何人都可以来领取。同时,他们把发放时间固定在周五早上上班后。
到目前为止,椒江避灾中心已向广大外来民工和本地贫困人员发放旧衣物两三万件。
爱心超市
需要更多关注和关心
椒江区民政局避灾中心还有一项在全省首创的举措——“爱心超市”,那是2007年初推出的。
建立爱心超市,既可让有爱心的市民在购物过程中把一份爱心留下,又可为椒江全区3000余名低保户解决一定的生活困难。“我们的设想是,以爱心超市为平台,让它滚动运作起来。盈利部分,再投入到超市中去,让低保户能持续享受到资助。”阮险峰这样解释爱心超市的运作。确切地说,当市民去爱心超市买东西时,他如果接受了爱心超市工作人员的建议以爱心价来购买商品,那么,他就等于向椒江的低保户捐出了一份爱心。当年,椒江区政府拨款30万元,建起了全省首家爱心超市。
那么,低保户又是怎样在爱心超市得到补助和优惠的?
椒江区民政局根据家庭困难程度为每个低保户发放不同分值的爱心分值卡,一人150分、两人300分、三人450分、四人及以上600分。综合起来,2分相当于1元钱。爱心超市中的每件商品标有不同的分值,低保户每领走一样商品,工作人员就在他的卡上减去相应分值。如果爱心分值卡里的分数用完,低保户再去买东西,爱心超市将给出优惠价。
椒江区避灾中心的这一做法,曾受到省里相关领导的重视,当年,爱心超市作为经验在全省推广。
然而,两年运作下来,爱心超市的经营效果却不如预想中的乐观。
首先,逛爱心超市的低保户人数并不多。这是爱心超市筹划者当初所没有想到的。原因何在?阮险峰通过调研发现,低保户基本上属于老、弱、病、残人群,他们出门往往行动不便。住在爱心超市周边的好一些,稍远一点就不方便了。“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就与村干部和社区干部联系,让他们把低保户的需求登记下来,再由村和社区派人,统一‘买’回去。”
其次,是资金回笼难。“我们毕竟不是商业超市,与其他超市相比,竞争力肯定差一点。”阮险峰说。因此,在2007年一整年,以爱心价卖出的商品仅仅两三万元。而以这两三万元再让爱心超市持续良好地发展下去,困难重重。资金回笼少,爱心分值卡以每年数十万分值的份额发放,结果只会导致爱心超市运作资金越来越少。
因为资金短缺,目前椒江区爱心超市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
民政部门希望广大有爱心的市民多到爱心超市来购物,为低保户解决生活困难出一份力。
开拓渠道
努力把爱心传递下去
无论是发放旧衣物还是建爱心超市,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弱势群体缓解生活困难。可在传递爱心过程,椒江民政部门却时时有一种“渠道不太通畅”的困惑,于是,阮险峰等人一直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而苦苦思索。
“既然低保户出门不方便,我们是否用订单的方式来操作呢?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再根据他们的预订送过去。”阮险峰曾经这样尝试过。但是效果也不理想。一是沟通难。“许多低保户家里没电话,联系不方便;有些低保户不知道怎么找我们。”阮险峰说。二是后备不足。市民捐赠的绝大多数是衣物,家用电器、日常用品等东西非常少,现金更少,因此无法满足低保户的一些基本需求。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又尝试在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街道搞试点。目前,椒江区白云街道云健社区的“爱心超市”已经启动。阮险峰希望云健爱心超市能够办得更好,积累经验。
与爱心超市资金回笼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捐赠旧衣物的市民越来越多。虽然避灾中心门口这个平台很好,但它只是一个点,惠及面太小了。避灾中心曾把捐赠衣物发放点延伸到乡镇(街道),但是需要的人不知道,知道的人有的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来拿。因而效果不好。
不过,阮险峰近日又被一件看似寻常的事触动出了新的想法。椒江区海门街道赞扬新村90岁的孤寡老人陈小荷是个热心人。她有个干儿子,每过一两个星期就来看她一次,还经常带一袋家里的旧衣物放她那里。没几天,这包旧衣物就被人拿光了。问她都让谁拿去了,她说:“都是左邻右舍。一些是本村人,一些是租住在村里的外来人口。”
“这说明需求旧衣物的群体不少。”阮险峰说,“大家乡里乡亲,都很了解,谁有需要,就过来拿一件去,没有任何拘束。我想,这是个很好的形式。”他计划,下一阶段在社区里,农村里,多找一些这样的热心人,帮助把衣物发放到需要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