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今年的钱塘江喊潮人将全部上岗。
喊潮制度实行一年来,管理部门困惑不少:面对不肯上岸、硬要下水的市民,除了劝导,到底有没有更好的措施?昨天,杭州市防潮安全办召开钱塘江防潮安全管理座谈会,坦承困惑。
现象一
外来人员下水罚款一纸空文
“萧山区管理着72公里长的江岸,这里有80多万外来人员,很多人对钱塘江深浅毫无概念。”萧山区钱塘江沿江安全管理办公室的金洪说,当着喊潮人的面,他们上岸了;喊潮人一转身,他们又下水了。
还有在江边摸黄蚬为生的,喊潮人一来,不高兴的还会动手。去年夏天,发生一起恶性事件。喊潮人员徐张黔,劝导两位摸黄蚬的男子上岸时,被一人用刀砍伤手指。
《杭州市钱塘江防潮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市民、外地来杭人员等不服从巡查预警人员管理,进入危险区域、地点的,可处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实际上,金洪说,这些外来人员穿个背心短裤,身上不带钱,所以罚款基本没法操作。
这个问题,其实和对野导的执法困境是一样的。
但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想了个办法:请110协助,把这些人员带回所里,让他们抄写20遍《管理办法》,或看宣传录像《潮水猛如虎》,效果还可以。
江干区的九堡镇,沿江有9个工地,外来人员很集中。为此,江干决定让外来人员作为业余“喊潮人”,给工资,亲身参与了,就能体会防潮人员的苦心了。
现象二
江边原住民砸了20多把锁
另一个特别难说服的群体,是江边原住民。江边隔一点距离,就修有台阶,以便堤岸维护人员下江。为了保证安全,现在,所有台阶都安了铁门,平时加了铁锁。可是,江边原住民偷偷用石头把锁砸烂,下江游泳。
最极端的例子,是海事码头附近的铁门。3个月,换了20多把锁,铁丝防护网也不断被剪破。
《管理办法》实施后,原住民反弹比较大,甚至有人拨打市长热线投诉,为什么从小游到大的钱塘江,现在变成禁区了?他们很想不通。
杭州市水利设施监管中心主任袁祥海说:“我们设想在钱塘江边开一块游泳区域,但环保部门没同意,因为九溪至南星桥一带是饮用水源区。体育局认为,开设游泳场地安全监管难度大。”
怎么办?
“对于原住民,我们主要管牢潮水来前1小时和潮水来后1小时,其余时间靠自觉。”袁祥海说。
现象三
土话喊潮
钱塘江南北两岸约160公里,喊潮人有200个左右。扣除五险,每人每月工资八九百元;因为整天在江边奔波,工作比较辛苦,所以很难吸引年轻人加入。
喊潮人大都是本地农民,文化层次偏低。不少人不会说普通话,或普通话不标准。态度不够诚恳,容易跟人起冲突。
一方面政府逐年增加投入,改善喊潮人员待遇;另一方面喊潮人上岗前必须培训。
今年4月30日,管理部门要对新上岗的喊潮人进行培训,请法律、技术方面专家,给喊潮人讲课。教育喊潮人以人为本,劝阻为主,不要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