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主:虞信祥60岁月岙经济合作社书记
妻子:洪美芬57岁家庭主妇
儿子:虞建波34岁渔老大
媳妇:方珊艳30岁在家养儿子
孙子:虞仁皓9岁沈家门小学二年级
小小渔网
编织梦想
莲花社区月岙经济合作社位于朱家尖岛的北面,老底子叫月岙村,依东海而建,据说有上百年的历史。这是一个纯渔业的村子,现在住着480多户人家。
虞信祥家最多的东西就是堆了一人多高的渔网,总共有五六千顶。一顶渔网约16米×2.7米大小。而这只是“九牛一毛”,因为他家的渔网超过3万顶。
我们观察了一下,做渔网大概是这么几个步骤:把尼龙丝网两头用塑料绳连起来,作为“上杠”和“下杠”;然后在“上杠”绑好浮子,在“下杠”绑好砫子。这样渔网放在水里就能立起来了。渔网主要用来抓螃蟹。
虞信祥从太爷爷一辈开始,就住在这里。16岁不到,他开始学打渔,一学就是10年。最早,他们坐的是长不到10米的小木船,没有马达,摇橹前进。
上世纪50年代前,渔民还没有收音机,没法了解气象。有人就想了个办法,每次出船前先拿个煤油灯到海边走一走。灯不灭,大家就出海。上世纪60年代,虽然有了收音机,可并不是家家都买得起。于是,经常是一条有收音机的船,带着十几条船一起出海。
近些年,都是20多米长的钢船,装备很齐全:卫星、导航仪、对讲机,还有用太阳能照明的渔船桅灯。
1992年,虞信祥上岸从事行政工作。儿子顶了他的位。出海很辛苦,一般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但去年一年有20多万元进账。
虞信祥造了新房子,3层带院子的楼房。儿子结婚后搬去城里住,3楼就空了出来。现在,他家有5台电视机。但最值钱的家当都和“渔”有关。一是3多万顶的渔网,二是价值180万元的渔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虞信祥无限感慨。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们这里变化很大。今年,儿子要给我做寿宴,我同意了。我想,这不光是给自己过生日,也算是给祖国庆庆生啊。”虞信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