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5月2日讯 趁着“五一”假期,年轻的劳模探望老劳模,向他们取经。
今天早上8时30分,杭州市劳模、杭州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售票员叶鸣青,带着车站综合服务“心馨岗”的3位80后职工,走进了全国劳模、东站快客驾驶员李学光的家。
“您的名字和事迹我们早就熟知,可平时一直忙,今天终于有机会能好好听一听您的故事。”一进屋,叶鸣青就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说起过去的岁月,56岁的李学光激动不已,“过去没有高速公路,路况差,车子也不好,跑一趟温州起码要14个小时。开货车时,经常是白天装货,晚上开夜车,算起来睡在车上的时间,要比睡在家里的还长。现在不同了,开空调车,跑高速路,开车成了一种享受,都不舍得退休了。”
叶鸣青记得很清楚,那时她刚到东站售票处,每天6时开窗售票时,隔着玻璃,常常会看见一位“高个子”在外面,有时帮忙提行李,有时维持秩序。“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全国劳模李学光。”从此,老劳模无形中激励着叶鸣青不断地进步,不熟悉班车线路就把营运路线图带回家背熟,不会电脑打字就买“小霸王”学习机练习指法,她自创的“叶氏辨认法”提高了工作效率,被同事广泛采用。
“看着后辈意气风发,我们这些老劳模坐不住啊!”在开快客的司机中,李学光的年纪最大,从1977年开始握方向盘,目前他已经创造了275余万公里的安全驾驶纪录。
“我的目标是300万公里的安全驾驶纪录。”李学光说,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连难得的出国旅游都放弃了。叶鸣青对此深有感触地说,今后她更要发愤努力,传承好这种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
上午,在80多岁的全国劳模、老钳工胡绍栋的家里,省开元安装集团有限公司的两代劳模热烈地交谈着。胡绍栋还清楚地记得在学艺路上吃的苦头:“那时,学技术是要靠‘偷’的,几乎没有师傅愿意把手艺全教给别人,怕砸了自己的饭碗。”
40岁的王竹林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我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6位工人之一。王竹林告诉胡绍栋,如今的技术已越来越职业化,社会上有职业学校,单位里有技能培训,平时一有空,同事们都会聚在一起交流经验,自己参加全国技能比赛时,公司的老师傅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绝活。
在老师傅们的鼓励下,王竹林经过近10年的“折腾”,试制成功一种更安全更易操作的新型电焊条,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不仅如此,王竹林凭着自己的努力,已从一线农民工成为项目管理者。如今他正忙着把老一辈技术能手的经验整理归类,制定统一的操作程序和工艺标准。
“这些新老劳模的事迹都很感人。”一起陪同看望老劳模的杭州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相信新老劳模一脉相承的奉献精神,能激励更多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做一名光荣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