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张炳钩(中)参加机关会议时与专家和领导合影。资料照片
图2 5月1日上午,志愿者顾连一(右一)在市区为解放街献血点志愿服务。
图3 洞头“快乐之本”志愿者在五一假期义卖,帮助贫困学生“圆梦”。
图4 志愿者在社区举行心理讲座。资料照片
浙江在线05月04日讯
“温州绿眼睛环境组织”、“海上搜救志愿队”、“防汛抗台志愿者联盟”、“义务反扒队”……这些名称各异的组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志愿者。据悉,目前温州市2500多支志愿者队伍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因为服务领域细化,走上了“专业化”道路。
温州市自1996年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来,现在已建立志愿者服务站335个,登记在册的青年志愿者20多万人。10多年来,成千上万的青年志愿者们放弃双休日、节假日,走进社区、走进车站、走进孤老院、走进乡村,竭尽所能,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不仅有服务社会的满腔热情,多数还具有一技之长。为了更好地发挥特长,帮助他人,如今的志愿者们正进一步细化服务项目,组建了一支支专业化队伍。
从法律咨询到心理援助,从医疗服务到环境保护,从文化下乡到希望工程……这些专业化队伍关注民生热点,遍布各个领域,使志愿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当台风来临的时候,防汛抗台志愿者联盟义无反顾投入到抗台救灾活动中;当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时,市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通过热线为其排忧解难;当重大灾害发生时,心理援助队立即奔赴一线为灾民抚慰心灵;当野生动物的生命受到威胁时,“绿眼睛”自愿承担起“护鸟”使命……
“每一支专业队伍都有明确的服务方向和工作任务,也都有适合各自实际的服务模式”,团市委宣传部部长余小燕认为,专业化是志愿者队伍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不仅有利于志愿者队伍的稳定,也更有利于长期坚持开展活动,从而形成品牌效应。叶小静
应急救援在民间
从前年组建苍南县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到今年成立全国首家正式登记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在志愿者这条路上,张炳钩已经走了将近两年。其间,虽然有困难、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因为他“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奉献的快乐”。
张炳钩是土生土长的苍南人,从小到大,几乎每年夏天,他都会体会到台风带来的危害。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苍南,张炳钩目睹房屋一座座倒塌,许多人流离失所,心痛不已。“桑美”之后,人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平静,但有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在张炳钩的脑海中——怎样将被动的灾后救助,转变为主动的灾前防御?
2007年5月,张炳钩坐出租车时,无意中发现车上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给了他启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功能,加之出租车司机本身对全县大大小小路道都比较熟,车技也好。如果在台风登陆前,用这些出租车转移群众,也许能将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说干就干,初夏的那段时间,张炳钩每天奔走在出租车公司和政府部门间,终于成立了一支由66辆出租车组成的苍南县出租车防汛应急服务队。那年夏天,台风“圣帕”和“韦帕”相继在苍南登陆。每次台风来临前,张炳钩和他的队友们忙碌的身影,总会出现在基层,将群众一批批转移到安全地带。
近两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共获得各项荣誉50多个。前不久,“第三届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大会”在北京举行,作为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全国唯一登记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理事长,张炳钩应邀参加会议。会上,张炳钩和他队友的努力和成绩,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赞赏。向前
情系学子助梦圆
“有梦就会有希望”,这个假期,洞头县青年志愿者“快乐之本”义工分会的志愿者曾国团,和同伴们走上街头,为贫困学子举行义卖,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经过5月1日和2日两天的义卖,志愿者一共募得善款3500元。这些善款将用于“情系百名学子,圆梦百颗心愿”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中。
曾国团是“快乐之本”的主要负责人,他说,圆梦行动是目前志愿者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从去年开始,“快乐之本”的志愿者们,就开始对洞头所有的小学和初中进行调查,经过4个月的问卷调查和整理统计,共选出339名贫困孩子作为圆梦行动的首批受益者。
“游览动物园、科技馆,一套喜欢的书,一双旱冰鞋……”这些都是志愿者通过调查搜集到的“心愿”。曾国团说,在调查过程中,这些淳朴可爱的孩子所描绘的心愿,在很多家境良好的家庭里,算不上什么,但对他们来说却来之不易。
经过志愿者的前期调查和筹划,并得到洞头团县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圆梦行动得以顺利开展,4月25日,百名贫困学子已经得到了他们梦想的礼物。曾国团说,五一假期结束后后,他们将陆续向温州动物园、科技馆联系,希望能得到这些场馆的支持,帮助部分盼望出游的孩子完成心愿。
曾国团和他的志愿者伙伴都觉得,圆梦行动不仅是帮助学生们完成心愿,也能更好地走进贫困学生的内心,建立起贫困学生和资助人员的桥梁,这种有益的尝试,让受助的孩子感到快乐,也让志愿者们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林赛君
热血青春献爱心
如果不是那件鲜艳的红马甲,我一时还认不出谁是志愿者。他低着头,正认真帮着一位献血者填写表格。桌子边围满了准备献血的热心市民,不时有人拿着表格问他问题,小章抬起头,耐心地回答。
这是“五一”那天,我在市区人民路街心公园看到的动人一幕。和许多个假期一样,小章没有和同学们相约出去游玩,而是一大早就坐车从茶山来到市区。听闻我来采访,他有些吃惊,喃喃着:“我有什么可写的吗?”
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做着十分平凡的事。但血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每一位无偿献血志愿者都非常的不普通。他们不仅是献血积极分子,而且也是乐于助人的义工。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放弃休息时间,主动来到各献血点,帮忙开展采血工作。小章就是其中之一。
小章是温州医学院临床专业大二学生,去年初就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这两年里,他9次捋起袖子,献出自己的成分血;也在这两年里,他许多次来到街头、社区,参加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每次看到那么多人来献血,我的内心都非常感动。”小章告诉记者,其实,很多献血者是外地人,有的生活并不富裕,有的连字也不会写,但他们都有一颗美丽又高贵的心灵。也正是如此,当有些人因为学业忙、工作忙渐渐退出志愿者队伍时,小章一直坚持了下来。他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其实,像我这样的人很多,我们志愿服务队登记在册的有150多人了,现在还不断有新人加入。”小章悄悄地告诉我,家里人并不知道他献血的事,所以在报纸上不要写他的名字。
“家里都不赞成,你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献血呢?”
“家人主要是心疼我,怕献血有损健康。但我是学医的,我知道这没有关系。”小章匆匆结束了采访,又忙碌开了。身边的献血车上,有一行字在阳光下闪耀着亮丽的光芒——“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叶小静
“心理无忧”解心结
在王蕾的QQ列表里有一个叫“心理无忧”的群,这里有他众多的同事——市民康医院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还有不少在心理方面需要援助的人。与其他志愿者队伍不同,这支以民康医院为大本营的队伍中,志愿者有着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职业精神,甚至还经常带着医院里的专门测试仪器开展志愿服务。
2006年8月,还未正式上岗的王蕾就先体验了一回志愿服务工作。当时正值苍南遭受台风“桑美”的袭击,群里紧急组织成员前往灾区,她也第一时间报上了名。在灾区,她为灾民做心理疏导,并送上有关药物等。从那时开始,作为“心理无忧”的一分子,在日常工作之余,她与志同道合的同事们一起,到社区、企业、学校等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并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有需要的人们。“在深入基层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得以接触各类人群,发现不同人群因生活条件、工作内容不同等而遭遇到的不同心理问题以及面临的压力,能积累很多新病例,并共同探讨、研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业务水平,锻炼了能力。”在和同事的交流中,大家都认为志愿服务让自己受益不小。
在学以致用,提升自我之外,通过志愿服务帮助了有需要的人更让他们欣喜。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心理无忧”的服务越来越常态。在台风、地震等重大灾难发生后,他们会立即出动,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平常要到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针对老人和儿童开展心理健康疏导;长期进驻各个社区给居民开设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设立心理大篷车开进企业,对员工进行心理解压和疏导……给普通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有需要的人疏导情绪、解忧解困;劝导严重病例及时就医……“专业知识让我们的服务更有热情和针对性。”王蕾说。夏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