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大地震周年回访:一位死里逃生记者的感恩之旅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大团圆——意外惊喜如梦中

  让我特别欣喜的是,地震周年之际的这次回访,还十分意外地见到了其他一些帮助过我们的恩人。他们都是我一直在找、而一直没有找到的人。

  他们是,安元平、安顺国——救援现场被我拍到照片里的2个人;还有刘顺林——给我们到成都向亲人报信的红衣小伙。我都一眼认出了。

  当然,这得感谢杭州电视台——自4月10日起,他们派出五六人的队伍,包括地震中和我一起历险的记者钱国寅、周吉,在灾区寻访了半个多月。在成都电视台的密切配合下,他们拿着我拍的照片到映秀等地“扫街”。“也真是神奇呀,我们想找的人竟全找着了”,采访组负责人王金声笑着说,“只要肯用心,上天也会关照的!”

  重访震中寻恩人,生死之交感慨深。当初我们在百花大桥边获救后,冒着大雨冷风余震,一直呆到5月14日清晨。为着求生,为着重伤员能尽早获得救治,我们决定采取主动:留下伤重的钱国寅、央视记者鞠博,委托脚伤的北京晚报记者王成照顾,其余5个轻伤者跟随顺克富他们冒险突围。经过11个多小时,艰难跋涉100多里,到达都江堰。留守的3位,所幸当天下午就由解放军护送到了映秀镇,随后分别获得救治。

  杭州电视台安营在成都的如家快捷酒店。我来到时,安顺国、安元平正在钱国寅的房间。惊喜之中,我急忙上前握住他们的手。

  记得当时转移到稍微安全的路段休息时,我拍下的照片中共有7个陌生人。除了顺、梁、郭,其余4人不久悄悄地走了。我曾委托阿坝日报的同仁帮助寻找,并在报上发了照片和寻人“启事”,但总是没有下落。

  安顺国与安元平是堂叔侄。他们告诉我,还有2人叫安元斌、周小斌。他们是四川省岳池送变电工程公司成都第二分公司的运输队的人。他们运输队13个人,是专门为架设高压线往山上运送材料的。安顺国是队长。因山陡路窄,人力难为,全靠马背驮运,所以又叫驼马队,或干脆称“马帮”。

  驼马队当时恰好驻扎在百花大桥旁。地震发生后,上山割草的几个队员没有回来,他们就分头四出寻找。安元平与安元斌正好路过我们的车边,便过来帮助施救。后来,安顺国与周小斌也来了。

  陪同安顺国、安元平前来成都的,是送变电公司老板丁友杰。丁老板也是一位热心肠。他说,几天前在媒体上看到一条消息,发现里面照片上的4人是自己公司的,便打电话到外地叫他们。安元斌、周小斌分散在外,路远来不了。安元平、安顺国从乐山市赶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公司要表扬奖励他们。”

  我不停地感谢他们。与他们一一拍照留念。

  “地震当晚,你们挽留我住车上过夜。”红衣小伙刘顺林,在我的房间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这次还是穿着那件红衣。

  “记得我给你写的纸条吗?”我说,13日一早,你坚持要去成都,我就写了纸条,拜托你捎去传信,告知我们的单位和家人。

  “记得。纸条我带来了!”

  “怎么,你到现在还没丢?真有心啊!”我要他快拿出来看看。

  “原件我留着好吗?做个纪念。我已经复印了。”说着,他掏出一张复印件,交给我。

  看着自己的笔迹,我百感交集——“求救: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等8位记者赴卧龙参加‘新安认领奥运熊猫’新闻会返途,卡于百花大桥附近,遇强地震。吁请有关方面急救。

  下面是我们8人的姓名和单位(或家庭)的电话号码。

  末尾,我还特意加了一笔:“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四川省委、省政府,省长蒋巨峰”。我的用意是,尽量多给些联系的地方,提示他路上有电话就打。而蒋巨峰则是老乡,原本就熟。

  那是震后的第二天,大雨不停,路上的危险自不待言。刘顺林半路就成了落汤鸡,浑身是泥水,千难万险到成都天已很晚。到成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我们打电话。“有几个是借同事手机,有几个用公用电话打,没打通的,第二天早上再打”,他说,“打通一个,就用笔标记一个,纸上划的、圈的,都是我的记号”。

  终于,最迟到14日上午,我们京杭8人的家人或者单位,都分别得到了我们“活着”的讯息……这个消息,对于各自单位和家庭真是千金难买啊!

  “好小伙,你靠得牢!”

  我跟刘顺林说,当初我还真担心你的安全呢,怕你到不了成都,也不一定真的会去打那么多电话……

  “你千叮咛万嘱咐,我答应过的事一定要办到。我也是当兵出来的,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言而无信!”他一脸认真地说。

  这次才了解清楚,今年22岁的刘顺林,曾在部队服役2年。他是贵州绥阳人,退伍后辗转来到成都,在国美电器店做保安。去年5月10日,他是请假去汶川看望女友的。12日中午离开汶川,没想刚到映秀就遇上了地震,而且和我们一样都是在震中。他在震后帮忙救了几个人,便又上路了,于是在百花大桥旁碰到了我们。

  “说来也巧,前几天我正在你们温州。”刘顺林说,我有个哥哥在温州工作,兄弟四五年没见了。去年底,我们相约回老家过年,春节后,我就随哥到了温州,呆了快两个月。前几天正准备回家,去上了一回网,QQ上碰到国美的同事。他告诉我有记者在找我,要我打个电话过去。于是,我就来到了成都。

  “欢迎你到温州工作。”短暂交流,我们自然地成了好朋友,“今后如有需要我帮助的,请随时找我。”刘顺林朝我点点头。

  也正是巧中巧,这次成都行,还遇上了脱羽绒衣给周吉穿的小伙子。他叫马兴德,也是我照片中的一个救人英雄。


改线新建的百花大桥工地。一为工地入口处门口,一为路过的卡车司机指着岷江对岸的映秀,欣喜地告诉记者:到9月底新桥就将竣工通车,到那时,他们就不会再这样受堵车的苦了。


身着羌族服装的梁兴罗的岳父母。背后为他家地震中倒塌的一边厢房,后来搭了个简易的厨房。

茂县县城。记者与顺克富、梁光罗依依惜别。背景为羌族特色的建筑。

  那是地震后的5月14日7时,我们自百花大桥下的沙滩逃出来,涉污泥爬峭壁,上了213国道。8点多,终于来到路旁有房子(后来知道是阿坝铝厂)的地方,我舒了一口气,便转身以房子为背景拍了照片,想作个纪念。谁知这一拍,竟获得一幅极美的《震中情》:周吉小姐穿着红色羽绒衣,右手挽着一位陌生男士(加拿大华人),两只手、牛仔裤上全是泥,旁边还走着一个穿短袖的小伙子……。还在爬峭壁时,周丫头将东西全丢了,只穿了一件薄衫。后来上了公路不久,她又顿感太冷了,便向旁边的陌生小伙子马兴德开口借衣。马兴德二话没说,就脱下红色羽绒衣来了个英雄救美,而自己只留了一件短袖子。后来,大家又走散了,羽绒衣也留在了半路。

  这一次,谁知映秀的一位警察看了照片中的小伙子,说:“这人我认识,他是马兴德啊。”……马兴德今年24岁,四川郫县人。此前在卧龙工作,请假出来办事时,就在映秀遇上了地震。那位加拿大华人也一样在卧龙,他们车子也被砸坏了。谈起借衣故事,马兴德淡淡地说:“同为患难之人,她冷就让她穿吧,我不怕冷。”

  此度重访四川,想不到的竟是如梦一般的大团圆结局。

  这是4月26日晚上,在成都。救人者梁兴罗、郭小东、顺克富及安元平、安顺国、刘顺林等,和获救8人中的4人——我,钱国寅、周吉,北京晚报的王成相聚一堂,共同回忆,共同举杯,共同祝愿,共同感慨——此情可待成追忆,人生何处不相逢!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噙泪的回忆——"5-12"大地震记者汶川震区历险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