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1日讯
作为杭州某幼儿园第一例“疑似手足口病”,5岁小朋友云儿和她的一家人经历一场传染病风波,8天后,终于确定虚惊一场。云儿原是“汗多,湿疹。”但此时细细一算,8天中抱着孩子东奔西走,就诊了杭城的5家大医院。
晨检有小泡医生接踵至
5月12日早上去幼儿园,照常晨检,幼儿园赵医生发现云儿手心有小泡泡,让她在休养班待了一天。晚上妈妈带云儿去红会医院检查,被医生劝到市六医院:“那里有手足口病专科门诊。”
一听可能是手足口病,妈妈的心一下子紧起来。就诊时把医生的每句话都听进去了:“有两个泡泡,破了,看不出来是不是手足口;脚底有一个泡泡,也破了,也不能确诊;手上的小泡泡有的像湿气,有的像手足口泡泡……”市六医院医生口头诊断:“疑似手足口病,建议隔离两周。”临走时又叮咛:“这两天如果发烧的话,再来看。”
因为不能参加5月17日的八卦田和南宋官窑亲子活动,云儿妈妈在电话里很遗憾地向幼儿园刘老师请假,刘老师大惊:“有没有告诉医务室?”结果当天整个幼儿园中四班被隔离,游泳等活动暂停,中四班袁老师开始每天额外消毒玩具、地板、棉被、餐桌、马桶、洗手台……
下午2:00,妈妈在办公室宣布这个消息,立刻被赶回家,同样遭遇“隔离待遇”。从单位灰溜溜回家,一进门,云儿外婆就把心中憋了一天的疑问抛给妈妈:“今天一大早,潮鸣卫生院和艮山卫生院的社区医生就都来了,他们怎么知道的?”
“难怪昨天市六医院医生问我们家地址电话问得那么详细,大概这些信息一上网,社区医生就要立刻行动了。”妈妈回答。
“真是天罗地网。”外婆咕哝着。妈妈拿来社区给的小玻璃瓶子仔细看,原来是消毒药水,每天给玩具消毒。
没发烧复诊解除疑似
这一周的日子有点难过的,妈妈哪儿也不敢去,看到新闻里面讲:“一个甲型流感疑似病人,有92个密切接触者,目前还有20人尚未找到。”于是决定不出门,少给大家添乱。
连钟点工小周都皱眉头:“家里像摆地摊一样,卫生很难搞啊!”
外婆开始怀念云儿天天上幼儿园的日子:“看个股票都不得清净啊……云儿晚上老是手痒,明明是湿气嘛……”
5月20日,妈妈决定带云儿复诊,看能不能解除隔离。
市六医院不想再去了,去市一医院看看。急诊医生倒爽快,看了看云儿的手说:“是湿气嘛,要去看皮肤科才对。”于是在病历上写诊断:“可恢复上学。”
妈妈兴冲冲带了云儿到幼儿园,幼儿园医务室医生很谨慎:“市六医院医生不是说需要隔离两周吗?不行,得到西湖区卫生院再次核实情况。”
赶到卫生院,医生问:“已经过了一周了啊,有没有发烧?”外婆回答:“没有。”
医生看了看云儿小手,开了证明:“体温正常。可恢复上学。”晚上,妈妈不放心又带云儿再次到浙医一院皮肤科问诊,医生诊断:“汗多,湿疹。”
手足口风波终于平息。
疾控专家解答读者提问在家隔离的患儿何时送医院
“我的宝宝也被确诊了,正居家隔离,可是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院?”昨日,本报热线96068接到不少家长的问询电话,本报记者把相关问题转给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专家进行了一一解答。
问:对确诊手足口病的患儿,什么情况需要居家隔离?什么情况需要住院隔离治疗?
答: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不需要住院治疗,只要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留观。留观期间出现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肢体肌阵挛、无力或瘫痪等症状要立即住院治疗。如果出现呼吸浅促、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等应收入ICU救治。
问:对居家隔离的患儿,家长怎么护理?
答:居家隔离时,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
问:居家隔离的患儿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送医院就诊?
答:一旦发现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颤抖、无故惊吓或突然间全身肌肉收缩、呕吐和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症状,提示病情进展,应立即送往县级以上医院诊治,以避免小孩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