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路的前身“秀溪”
|
|
菱湖建国路
|
浙江在线06月18日讯
这条建国路是菱湖古镇第一条马路。它的前世是条小河,叫“秀溪”。湖州南浔区菱湖镇是湖州市东南水乡古镇。这里曾经是用来种菱的大湖,每年秋季“丛丛菱叶随波起,朵朵菱花背日开”,盛产菱,因此叫菱湖。
菱湖是纯正的江南水乡,以前老百姓靠船只进出,“秀溪”成为交通要道。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开展了大规模市政建设。1958年,拆屋填河,扩建成马路,为纪念次年的新中国成立10周年,定名建国路。
菱湖第一条马路的建成
今年80岁的潘琴音住在建国路21号老房子里。她看着这条马路在家门口建成,也感受着这条马路历经的辉煌。
上世纪40年代,20岁的潘琴音从乡下嫁到建国路这户人家。准确说,是嫁到“秀溪”河。两排房屋并着一条河,虽然街狭屋窄,但这里是当时最热闹、繁华的地带。潘琴音甚至还因此被老人家称赞说“嫁得好”。
当地老字号天香斋茶食店在这里,最大的龙园茶馆在这里,河边一溜都是小店,卖小吃的、卖香烟的、卖灯笼的,什么都有。“龙园茶馆早上6点不到就开了,晚上10点多关。去那里的都是有钱的男人,谈生意去的。”潘琴音说起这个茶馆时,用夸张的手势比划了一下规模。
的确,这个龙园茶馆在当地很有名。1958年,电影《林家铺子》拍喝茶的场面就在这里。据说导演正是看中这里江南水乡的特色,小河、流水、摇船,心里喜欢得很。对于当年在这里拍《林家铺子》的事情,潘琴音还有些骄傲:“他们拍电影的时候,很多机子在茶馆放不下了,就搁在我家,我家就在茶馆边上。”
不过,毕竟只是河和小路,老百姓的交通很不方便。而且在上世纪40年代,菱湖厂较多。一个丝厂就有1000多人,化学厂有近千人。“以前,工人运货都用摇船,河边的路小,货物挑进挑出不方便。”潘琴音的老父亲曾经挑了两筐东西来城里看女儿,“走在小路上,一边是墙壁,一边是廊柱,有时候扁担会卡在中间动不得。”
解放后,菱湖镇域面积从0.76平方公里扩展到108.967平方公里。于是,为了发展经济,进行大规模市政建设,1958年8月,菱湖决定拆屋填河,扩建菱湖第一条马路——建国路。
因一条路而改变了生活
自从家门口的“秀溪”变成“建国路”后,潘琴音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变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零散的茶馆、戏院、剧场都不见了。
“突然大家都搬着长条凳涌进了一个大剧场,喝茶、看戏都在里面。”潘琴音口中说的“大剧场”,是1958年由当地龙湖戏院改造而成的“菱湖剧场”。这个剧场能容纳700多人,在湖州地区都排得上号。这个剧场不再只有男人才能进去喝茶,潘琴音有空的时候就拉着自己的小姐妹,拖着儿子去喝喝茶、看看戏、嗑嗑瓜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彩色电影开始在群众生活中普及起来。在农村,电影由电影队巡回露天播放。60年代,菱湖的老百姓也在露天广场上“里三层外三层”地观看《林家铺子》。等到1977年,菱湖剧场又改成了三层楼、拥有1200多个座位的影剧院。潘琴音去过一次,那年她做寿,儿子请客。潘琴音走进影剧院之前很兴奋,把家里的凳子擦了三遍:“那么气派的地方,当然要把凳子弄干净再带进去。”不过,当她走进剧场后傻眼了:“有凳子啊!”那年,影剧院安置了能翻折的木椅。
1983年,菱湖电影院建成。沙发椅、空调,现代化设施的环境让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包括潘琴音的孙子。潘琴音没进去过,但她很喜欢听孙子讲电影院里的事。每次听完,她都要念叨两句:“国家越来越好了,搞个那么豪华的地方看电影,我老了,不知道的事情也多起来了。”
当然,潘琴音也不知道1981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号召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走上更加丰富、更加健康的轨道。1985年,菱湖电影院作为省级农村集镇电影院,正是浙江省文化厅的试点单位。
菱湖电影院现在也还是大家看电影的首选。每到大片上映的时候,人声鼎沸。
建国路的发展映射着菱湖的发展
发言人:李惠民(湖州市历史学会理事)
随着菱湖镇城市建设向外扩张,如今建国路已成为一条“老路”。
1971年,一幢4层楼高的综合大楼在建国路上拔地而起,成为吴兴县最高最大的商贸住宅综合大楼。一楼作为商场,基本上卖肉类、大米、水产等食品。二楼是办公室,三楼四楼都是民用住宅。那时候大家都拿着粮票去买东西,买肉、鸡蛋都是要排长队的。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激活了个体私营经济。因为电影院在这条路上,歌厅舞厅也在这条路上,所以到了晚上,很多人要请客吃饭或者吃夜宵就想就近,建国路一下子涌现了很多私营的饭店菜馆。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菱湖大酒店也是在那个年代建造的,当时属于最大型的新颖商用大厦。
因为开的店多了,公司也多起来,建国路上的银行也多起来。在我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大概有8家银行和储蓄所。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建国路一直是菱湖的商业中心,热闹非凡。
应该说建国路的发展也是菱湖的发展。作为水乡,菱湖河港纵横交叉,池塘密布,无船路不通,无桥路难行,经济很难发展。所以建国路作为菱湖第一条马路,意义很重大。1988年,菱湖至和孚(接湖盐公路)公路正式通车。整理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