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 黄昕
|
浙江在线06月23日讯
翻看各大基金公司公开的资料,一般基金经理们的简历,可谓是五花八门,既有经济学、管理学等科班出身的“对口”专业,还有与基金八竿子打不着的法学、探矿、临床医学等专业。不过三年后,或许基金经理队伍中就将出现一批“根正苗红”的基金专业正规军。
最近,国内某名牌大学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研究生设置了一个新专业方向:金融学(基金管理方向)研究生班,而培养目标自然直指目前紧俏的基金经理。
消息一出,立马引来各方关注,尽管进入门槛不低,学费三年总计人民币拾万元,住宿和教材还另行收费,但依然引来了众多考生报名,其中不乏浙江学子的身影。
●追捧篇
边上课边模拟炒股“科班出身”很诱人
做出惊人之举的高校,便是鼎鼎大名的复旦大学。
“上海要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发展中心希望和我们联合培养人才,至于重点培养哪方面人才,大家普遍反映最为紧俏的是基金经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负责此项招生工作的程老师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共有62家基金公司,而这方面的人才总共几百人,随着基金市场的不断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程老师认为,与其从证券公司里挑选那些知识结构有所欠缺的人来做基金经理,还不如由自己来量身定制,培养“科班”人才。所以研究生院、经济学院决定联手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发展中心,设立了这个新专业。
另外,该研究生班在招学生时,希望考生最好拥有全国名牌大学理科、工科、金融类和经济类等相关学科背景。“有了相关的背景,在研究和发掘相关上市公司的价值和发展前景时,就能具备一定的基础,不会跟着别人瞎炒。”程老师说,不少课程是实用型课程,如基本分析、财务分析和技术分析,聘请国内外长期从事金融、基金、证券与投资实务方面的专家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来给学生讲课,有些课在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发展中心上,学生可以一边上课,一边模拟炒股。
10万学费不嫌贵浙江考生很踊跃
基金经理,百万年薪!这一“香饽饽”专业立马引来考生们极大的报考热情。据程老师介绍,原来按照招生简章只招30名,结果实际报名人数达到120人,最后共录取了60名,其中,就包括了好几位浙江学生。
浙江大学就读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专业本科生刘京鹏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准备考研,希望能上复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可惜专业分数线没上,原打算先工作或再考一年,但4月份获悉,新出来一个“基金管理方向”的研究生班,心动极了,于是就跑过去面试,结果“机缘巧合”上了这个班。
说起“基金经理一职”,刘京鹏颇为激动,他说自己平时就买基金,尽管收益一般,但这并不阻碍他想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中一分子的愿望,这个基金管理方向的研究生班,正好让他向愿望迈进了一大步。
至于三年10万元的学费,浙江海宁的考生范英豪觉得“蛮合算”的。“上这个班实习的机会比较多,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听说这个班明年还要继续招生,并将写入招生目录中去,这样一来竞争就更加激烈了。”范英豪很庆幸自己成了第一批学员。
“我女儿放弃了就读人大保送生和国家浙江省公务员面试的机会,为的就是要从事金融业,刚好这个班招生,就尊重女儿的选择。”被录取的宁波考生家长父亲姚志昌表示,10万元的学费对一般的家庭来说咬咬牙也就拿出来了,钱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女儿喜欢,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在姚先生的眼里,基金经理则是他女儿工作的最高目标。
●辩论篇
徐先生介绍,目前主流的基金经理,一般是从行业研究员中诞生的,其次是从券商、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跳槽过来,还没有量身定制而成的基金经理。这种教育培养模式究竟能收到多少的实际效果,虽然负责招生的老师澄清“基金管理不等于基金经理”,未来基金班的学生就业将不仅局限于基金经理一职,但由于与高学费挂钩,复旦的这种模式遭遇一场激辩。
正方:
“科班出身”是种不错的尝试
“国内高校及时推出‘基金管理’研究生班,正好符合了市场的需求。”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雪军认为,国内的基金市场晚于国内的证券市场发展,随着基金市场的逐渐发展壮大,人才缺口也凸显了出来。证券行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门槛,基金公司运作的资金则更多,考虑的问题要更全面,实际承担的压力也更大,如果能培养出优秀的基金经理苗子,好的基金公司一定会抢着要。”
“现在国内的金融学方面学生的培养方式比较理论化,复旦大学的这种培养方式,考虑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教育创新上,进行了不错的探索。特别是双导师制,是个比较好的方式。”金雪军表示,尽管不能保证每个人培养出来就能成为好的基金经理,但起码为有志于在基金市场搏击的花朵,提供了一个比较适宜成长土壤。
也有网友认为,作为教育和市场经济直接接轨的产物,“基金经理班”的创新值得肯定,比如风靡全球的MBA和EMBA,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传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
反方:
实战才是最关键的
“学校就是拿基金经理的‘百万年薪’作个噱头,哗众取宠!”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并不看好“基金经理班”的实际效果,因为从研究员成长到基金经理是一个漫长而不确定的过程,预期过高的学员可能会“水土不服”。而且,总结别人的实践经验和自己投资是两码事,基金公司还是更看重投资实战而非专业方向。
一金融行业人士也表示,研究生教育应该着重于知识体系的完善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没有必要把专业方向划得过细,该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还是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另外,欧美国家金融人才的培养也是走“大专业、宽领域”的方向,投资经验都是从基层开始,慢慢积累的。
网友龙相公更是在网上发表博客称,这是一个什么都能速成的年代。就像许多名牌大学的“神童班”、“少年班”并未能批量生产出科学家、两院院士一样,“基金管理方向”的研究班量产“基金经理”,也许只是一个美丽肥皂泡。投资者不会放心地把钱交给这些没有见过熊市模样的“科班人才”。
●质疑篇
毕业就能成基金经理吗?
培养一个基金经理需要花多少时间?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负责人陈先生表示,从高校毕业后进基金公司,先要在行业研究领域从事三年的行业研究,再干至少一年的经理助理,这样要成为基金经理,至少还需要四年时间。此外,学校里学的和实际中接触的,差异很大,基金经理要经常去上市公司调研,看材料,和别人沟通,凭行业经验和悟性,对投资做出自己的判断,一系列素质的培养,绝非在高校三年就可以具备:“我认为这个研究生班比较适合有一定投资经验的人来读”。
广州某知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徐先生更是坦言,好的基金经理,不仅要有比较宽泛的社会知识面,要能及时洞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还要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这和基金市场和证券市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关。
此外,还要有很好的法律意识和规范,基金证券市场要在严格的法律法规管理下进行:“好的心理素质、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一定的投资经历……这些,不是批量生产就能使其具备的。”
●相关新闻
“私募基金管理”向在职研究生招手
有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开设“基金经理班”的纷扰犹在耳边,在职研究生招生中又惊现“私募基金管理方向”。
某培训网站信息显示,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上海教学中心正在招生的世界经济专业中设有“私募基金管理方向”。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出了和对“基金经理班”类似的担忧和质疑:过度“产业化”的课程设置是否有急功近利之嫌?投资真能从书本中学出来吗?
其招生简章显示,除了经济类专业的常见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外,“私募基金管理方向”主要体现在选修课上,选修课的内容则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发起、募集与退出管理专题,私募股权基金运营管理专题,公司估值与投资分析,私募股权基金相关法律专题。在世界经济专业中,和私募基金管理方向平行的还有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国际投融资,产业经济与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