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丽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促进平稳较快发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转型升级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丽水发展阶段变化的内在要求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省经济发展已进入调整转型期。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要有克难攻坚、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决心,在“保稳”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提升,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也是克服当前困难的根本出路。本文试就丽水转型升级促发展问题作些初步的思考。

  坚持从丽水阶段实际出发,充分认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经过一次次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战略深化和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体制转轨,丽水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一是实现了综合实力大提升、经济结构大转型。全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4.8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43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7%,人均GDP继2003年突破1000美元,仅用了4年时间,又在2007年实现了突破2000美元的历史跨越,达到2502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财政总收入30年来增长了97.5倍。经济社会结构性变化的态势明显,在二产增加值1992年首次超过一产、工业增加值1999年才超过农业增加值的基础上,2000年撤地设市后累计完成的工业投资占了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投资总额的83.9%,逐步由落后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转型。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8.2:21.5: 20.3,到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6:46.5:41.9。二是实现了基础设施大改善、城乡面貌大变样。撤地设市以来,累计完成的基础设施投资占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86.4%,不仅先后于1997年、2002年结束了无铁路、无高速公路的历史,而且到“十一五”期末,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到今年6月底,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2%,比2000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撤地设市以来已转移安置农民近15万人。三是实现了生态产业大发展、生态环境大优化。建成了浙江省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赢得了“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这些都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丽水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丽水经济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建设用地紧缺、资金供给紧张、节能减排约束加强、人民币升值和劳动用工成本上升等,丽水市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农村经济基础条件仍然比较落后,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工业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第三产业中新兴行业起步迟、发展慢,传统服务业占主导的总体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些矛盾和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经济发展中共性问题在丽水的具体反映,其本质和根源是发展方式问题。因此,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正确把握发展规律,全面总结发展经验,深刻分析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升华,为我们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从丽水阶段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有利于山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子。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借鉴国外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变化的战略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课题,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不断演进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既要吸取国外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又要深入研究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失时机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破解发展难题,谋求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两大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既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又要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努力到2012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两大战略目标不转变发展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正确把握好着力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正确把握好增强优势与转化劣势的关系,正确把握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关系,正确把握好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正确把握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积极探索丽水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寻找切实管用办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丽水科学发展。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增强发展后劲,谋划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就丽水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们确实存在着潜在的“两个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在区域统筹发展上,丽水与全省发展水平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在城乡统筹发展上,丽水市域内部的城乡发展水平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有鉴于此,市委适时提出在战略方向上,既要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又要走山路、唱山歌、念好山字经,增强后劲,谋求新的发展机遇。既要看到山区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和战略空间,低丘缓坡资源和后备用地资源丰富,也要看到山区自然景观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浓郁,“原生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潜力很大;同时,山区人口密度低,大力推进集约集聚发展,创新山区特色发展模式的空间也很大。特别要看到省委把建设“山上浙江”作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为丽水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机遇,抓住生态文明建设这条发展主线,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认清形势,树立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知难而进,奋发有为,力促丽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丽水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极其繁重,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当前的实际,理清基本思路,分析基本原则,明确主要目标。

  (一)基本思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按照省委作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再创浙江科技新优势”和市委提出“加快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丽水新跨越”的战略部署,着力在布局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开放融合等五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均衡性和普惠性,以创业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结构调整为主线,节能减排为方向,发展培育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丽水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又好又快原则。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方针,既努力化解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着力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生态经济原则。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取向,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这条主线,以推进《生态文明纲要》实施为着力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好生态环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决不牺牲今天的环境来发展明天的经济。坚持扩量提升原则。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一个区域经济总量过小做不出也做不了“调”的文章,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抓好经济的扩量,在增量的基础上促进产业的调整提升,新上的项目、技改、投资以及工作导向、措施都要考虑转型升级这个问题。既重视增量投入,又重视存量提升,用高水平的增量来激活和带动存量优化调整,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强化功能原则。要加强国家的政策导向研究,抓住国家投资、帮扶的机会,通过提升铁路、高速、电网等交通和能源方面的实力,不断强化功能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的。

  (三)主要目标。力争到2012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65亿元以上,产值千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50家,休闲观光农业区(点)达到220个,农业“三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比重达35%以上,生态效益型农业基本确立;工业增加值超过340亿元,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1%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逐步提高,工业结构生态化初见成效;企业经营方式加快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型升级;产业组织形态加快从传统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的转型升级,现代产业集群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筑业增加值超过4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2012年达到32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2%左右;力争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区),把旅游业培育成第三产业的龙头;大力推进银行、保险、证券等在丽水设立新的运营机构,积极发展金融中介服务,完善金融发展格局;加快中心城市商贸业发展,加快发展培育信息、科教、文化、卫生、社区公共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房地产供给结构,形成商品住宅、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到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50:42。

  坚持以优化集聚为重点,切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落到实处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丽水经济工作的主线。作为欠发达地区,尽管转型升级的难度更大,困难更多,矛盾更为复杂,但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工业与服务业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互补协作关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针对丽水实际,化挑战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把转型升级放在国内外合作竞争的大视野中,放在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格局中,放在促进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发展新型城市经济的大背景下,深刻认识,周密谋划,扎实推进,着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要素集聚、城市经济、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

  (一)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路径,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要求,同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培育发展。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五化”要求,强化“一个主导产业一个扶持政策”的机制,继续出台一系列主导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四大体系”建设。一是建设优势产品布局体系。以优势农产品“六带三圈”区域布局为基础,重点发展竹木、茶叶、食用菌、水(干)果、高山蔬菜、畜禽、水产养殖、中药材和花卉苗木等名、特、优、新特色农产品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二是建设绿色有机品牌体系。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以科研院校为依托,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为载体,培育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着力打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丽水制造”的品牌。三是建设生态林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木材加工业、笋竹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业,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培育开发可利用的花卉苗木资源,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四是建设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围绕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和引导城乡资本,参与投资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购销,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及以农产品为基础原料的食品加工与制造业,发展一批以农产品基地为基础、加工为核心、贸易为龙头、科技为先导的食品加工企业和产业群体,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通过四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形成区域规模优势,逐步走上适合丽水资源禀赋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的道路。

  2.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近年来,丽水市在生态工业战略指导下,特色工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今后我们将依托生态工业和块状经济优势,坚持做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引进外地产业与培育本地产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重点在“六个着力”上做文章,努力使生态工业成为促进山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一是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围绕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行列。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土地或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空间开展技术改造。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引导企业加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实现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引进技术投入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的比例达到省级中等水平。二是着力推进现有工业转型升级。按照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原则,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通过设立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奖、制造业投资奖、工业技术创新奖、品牌培育奖、节能降耗奖、微小企业培育奖、企业上市奖等举措,努力调动全市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努力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批品牌龙头企业、一批科技型带动企业、一批外向型出口创汇龙头企业、一批大型现代服务型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培育工作。三是着力推进园区生态化建设,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坚决关停大的污染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装备,利用现有技术进行生态化改造;按照生态产业链的发展要求,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重污染项目合理布点、集中治理、达标排放,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环保、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污染源;继续推动丽水经济开发区合成革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丽水市“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规划》要求,深入实施循环经济“99l行动计划”及相关项目,抓好典型示范及推广工作。四是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以企业信息化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机械、轻工、化工、医药、木制品等行业的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研发、制造、营销、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支持生产企业通过嵌入信息技术等途径,提高产品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实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开展内外贸业务。五是着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形成工业发展的后续新兴产业。建立明确的选商引资制度,严格市场准入条件,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编制好《丽水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鼓励产业产品导向目录》,明确政府导向,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六是着力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制定严格的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把节能减排指标和主要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县市。建立年度综合评价和考核责任制,加强监督管理,使节能减排取得实质成效。

  3.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发展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生态服务业是丽水建设生态文明对产业的必然选择,是完全符合当前丽水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一是抓规划引导。加快编制完成《丽水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理清服务业发展思路,明确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空间功能定位。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做好服务业的统筹布局、谋划重大项目,切实推进服务业发展。二是抓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公共平台等方面,研究制定服务业重点行业和服务业集聚区的扶持政策。要保障服务业用地。对列入鼓励类的服务业(除房地产业)项目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优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办理农用地转(征)用报批手续;对大型物流企业(投资1亿元以上)给予享受工业用地同等政策。要调整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及收费政策。除桑拿、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外,服务业用水与一般工业同价;要加强对服务业投入的引导和扶持。要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加大对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新兴领域中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投资和经营项目的引导扶持力度。做好国家、省、市有关服务业政策的细化落实,加强对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三是抓组织落实。建立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成立市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充实服务业工作队伍,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市直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和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形成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到与发展农业、制造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四是抓机制创新。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广泛进入服务业领域,加快科教文化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软件外包和创意产业发展。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作用,推进物流、金融、信息、会展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促进服务业管理现代化。五是抓区位布局。重点培育形成“一心、三带、四区、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使丽水服务业由市域服务业向辐射区域的大服务业转变。建设服务业聚集中心。充分发挥市区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功能,使丽水市区成为服务全市、带动周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服务能力、集聚扩散能力的浙西南商品物资集散中心、名特优产品展示中心、大型购物中心、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发展高速公路沿线服务业发展带。通过“金丽温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龙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和“丽龙庆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三带”建设,推进市域内中心市区及县(市)域服务业和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互促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与市域外周边城市产业的联系和沟通,推进更大范围的对接和辐射。打造服务业旅游功能区。通过“丽缙青旅游功能区”、“松阴溪流域旅游功能区”、“云龙庆旅游功能区”和“景宁畲乡旅游功能区”等“四区”建设,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力,促进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建立各县城(城区)及中心镇服务业聚集区。努力把各县城(城区)及中心镇培育成为各县(市)的经济中心与增长极。六是抓龙头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主抓手,切实推进旅游城市建设,进一步塑造“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六江之源”的品牌形象,完善旅游交通配套,完善大景区基础设施,整合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景区深度开发,加快国家4A级、5A级旅游景区建设。同时积极做好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章,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和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二)切实做好集聚文章,促进生产力布局调整。丽水相对落后的重要根源就是要素分散,治穷必须先治散,核心就是要做好集聚的文章,这是推进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

  1.推进人口集聚。由于丽水人口布局极其分散,因此加快人口集聚是促进生产力布局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据调查,丽水市10户以下的小规模自然村有2725个,有户籍人口59269人。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户4.28万户计8.55万人,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户15.4万户计39万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源头地区。山区半山区地区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靠一般的政策措施难以推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难以提高这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治本之策,是有计划、有组织、成规模地撤并自然村,大力实施高山、远山、深山区农民的异地转移。通过促进异地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一是明确目标,稳步推进。按照《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到2012年,全市累计搬迁41473户、146456人,其中高山远山29439户、104502人,地质灾害点4424户、16139人,重点库区7610户、25815人。我们要以县城区、中心镇、中心村为载体,以“千村生态转移工程”、“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工程”、“百村万户避险安居工程”等为抓手,重点以整村搬迁为主,分散搬迁为辅,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力争到2012年把全市行政村数量减少在3000个以内。二是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加大对农民异地转移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抓好重点库区、高山远山地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区。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农户下山移民建房的公建设施和移民就业培训的扶持,基本解决贫困山区的贫困人口问题。三是强化服务,政策先行。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转变作风,改进服务,以优质的服务促进整村搬迁,以结对帮扶促进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强政策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出台整村搬迁人均补助标准等扶持政策,充分挖掘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把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农民转移。

  2.推进产业集聚。由于丽水市产业长期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粗放型的发展格局,产业布局极为分散。促进生产力布局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加快产业集聚。开发区(园区)是提高区域产业集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园区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全市十家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56.6%,为发展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支撑。下步重点:一是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按照“统一规划、产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优化”的原则,通过深入实施《金衢丽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培育、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工业集聚、集约、集群式发展。二是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我们必须按照“以园拓业,以业兴城”的基本思路,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项目前期,拓展发展空间,把各类园区真正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产业升级的新高地,城市发展的新组团。丽水经济开发区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规划扩容、园区(开发区)整合与提升的机遇,加快东扩步伐,利用低丘缓坡试点成果,努力争取扩大试点范围,为引进企业入户提供空间。各县(市、区)也要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功能,开拓空间,提升集聚发展能力,推进园区经济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景宁开发区块。按照“统筹协调,融合共享,特色突出,聚集发展,生态示范”的总体开发思路,在市本级经济开发区东扩区块内专门划出一块给景宁作为“飞地”,异地开发建设“民族工业园”。以引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发展关联配套产业,着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

  3.发展新型城市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要完成工业化必须促进农民向城市的转移。农民进入城市将对教育、住房等产生巨大的需求,有需求经济就会发展。一是切实加快集聚平台建设。城镇是集聚的最主要平台,围绕生产力布局调整,实现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快城市平台的建设。要加快丽水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丽水中心城市逐步成长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山水人居与生态旅游城市、浙西南中心城市;加大中心镇、重点镇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力度,构建有助于促进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使之成为下山脱贫的农民通向城市的桥梁;切实做好乡村建设规划,推动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转变,使之成为自然村转移的重要载体。二是切实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明确城市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核心,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新城形成各种要素资源的集聚。在新城加快形成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的物流贸易、金融服务、信息开发、专业商务、商务旅游、技术研发等一系列中心城市功能。充分运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和锅底吸聚两大作用,以点带面,形成以新城为经济中心,以缙云、青田、龙泉为经济副中心,功能定位明确,差异互补,优势共享,相互支持的现代化都市的基本框架。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城市经济。要通过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为人口转移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让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发展机遇和生活服务;要抓住中央把江、浙、沪“两省一市”全部纳入“长三角”范围以及要求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该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的契机,接受更多的区域协调发展的辐射,不失时机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在增强城乡统筹协调性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三)寻找切实管用办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实实在在的举措,形成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合力,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培育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资源新优势,大力营造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政策保障、人才保障和环境保障。

  1.抓规划。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搞好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基础工作就要从规划做起,不能盲目行事。一是加强规划管理。重点抓好现有重点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二是编好重大规划。当前尤其要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好四类主体功能区,为丽水市今后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编制好生态屏障建设规划,促进浙西南生态屏障建设。编制好重大产业规划、招商引资规划,通过规划来引领产业更好地发展。三是深入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实施。四是扎实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各项工作,特别是CDM项目的申报工作。五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

  2.抓投资。经济增量扩张主要靠的是投资。当前投资工作主要三件事:一是全力以赴抓重点。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市长会议精神,按照“重点抓,抓重点”的原则,切实做好各项计划编制、项目报送以及项目推进工作。二是全力以赴抓前期。发改委要发挥专业部门做前期的积极性,相关责任部门要有明确的项目前期责任制,不做前期推进项目是一句空话,前期不到位,项目一定做不好,因此要认真研究如何推进项目的前期工作,抓好项目管理的平台,特别是项目的预前期。三是全力以赴抓谋划。谋划胜过推进,不谋划就没有项目。在项目的谋划上,要实行分类指导,协调推进。要按照“重谋划、重论证、重前期”的原则,着力谋划基础性投资项目。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思考,积极争取,多多益善,做无中生有,有中做大,大中做优的文章;要按照“重鼓励、重政策、重准入”的原则,着力谋划社会性投资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合理把握市场准入的门槛,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投资领域,鼓励发展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各类投资基金,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金和外资参与建设;要按照“重全局、重决策、重共享”的原则,着力谋划政府性投资项目,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适度超前。

  3.抓政策。当前经济转型时期,国家政策正处于不断调整之中,政策资源潜力极大。我们要按照“积极争取、善于整合”的原则,认真研究,全面梳理政策,主动衔接,切实做好争取的文章,为长远发展争取更有利的政策环境。一要在抓好现有政策落实的同时,针对当前产业发展特点,加强政策研究和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细化应支持、激励、发展的产业,尤其是要加快出台促进工业、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二要制定《丽水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切实推进丽水产业转型升级。三要认真编制《丽水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产品导向目录》,明确政府导向,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四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尽快出台《丽水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指导服务业调整结构、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4.抓机制。没有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将无从谈起。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重点是既要坚决减少、放弃某些职能,不管其不应管、管不了和管不好的事,又要加强、健全和完善某些职能,管其应该管、管得了和管得好的事,敢于在工作方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动良性发展。一是强化有利于建立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的机制创新,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着力优化生产力和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该保护的要严格保护好,该开发的要集聚式、集约式、集群式地开发好,解决好“事往哪里做”的问题,增强山区经济转型升级中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强化有利于推进山区农民大转移的机制创新,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组织实施《丽水市十万农民异地转移规划(2008~2012)》,解决好“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增强山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城乡统筹的协调性。三是强化有利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机制创新,通过实施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组织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完善企业联保贷款机制等一系列举措,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增强山区经济转型升级中群众创业创新的创造性。四是强化有利于推进转型升级的管理机制创新,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通过设立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奖、制造业投资奖、工业技术创新奖、品牌培育奖、节能降耗奖、微小企业培育奖、企业上市奖、特色农业奖以及服务业发展奖等举措,解决好“劲往哪里使”的问题,努力调动全市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5.抓环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下,抓环境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投资、抓民生。在土地保障方面,要按照“不等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动态,强化要素保障,做足低丘缓坡和土地复垦的文章;在资金方面要按照“调优结构、广辟渠道”的原则,做好“粮草先行”的文章,及早谋划资金盘子;在物价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有关清费减负的政策,按照政府出台的“取消、暂停、降低238项收费项目和标准”减负政策,加大对取消、暂停和降低的收费项目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确保企业和群众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在粮食安全方面,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到专人,协作配合做好安全责任制年度考核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在社会保障和民生保障方面,着力推进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注重文教科卫、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呼声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化解各方面的经济和社会风险,尤其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作者系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11.30:玫红系girl
11月28日杭州周末街拍
11月27日杭州原创街拍
浙江传媒校花李晞媛
11月23日杭州原创街拍 街拍客最潮装备
杭州银泰店庆街拍美图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丽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促进平稳较快发展
·当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智囊团”
·校企对接 玉环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促转型升级
·造纸行业如何转型升级 专家来海盐“把脉”
·温岭市委书记:企业要转型升级 城市也要转型升级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