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急于扩大工厂面积的老板来说,这绝对是个利好消息:一项关于工业用地“最高限价”的规定今后可能会在浙江实施。
昨天,来自全省各县市发改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在杭州开会,他们商量的事情就是如何在金融危机之下,想方设法让浙江的经济引擎继续保持良好。
这里面涉及了很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其中,引导民营企业加大投资和实施农村金融创新是重点。现在,一些地市的实验性探索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实施。
工业用地实施“最高限价”
在温州,一亩工业用地拍出180万元的天价不算稀奇。但在天价土地背后,是当地企业饱受资源匮乏之痛。企业主们在抱怨发展无空间时,无奈之下,纷纷选择了出走。
“工业用地在坚持‘招拍挂’的同时,也要实行最高限价制。”省发改委副主任姚作汀建议说。
谁都知道,企业项目要落户发展,土地问题是首先被考虑的。但是,由于资源的紧张,土地价格往往被哄抬,从而影响了好的项目落户。
更严重的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土地价格还制约了浙江民间资本的投资。1-4月的数据显示,国有资本投资同比增长了30%多,而民间投资仅仅增长7.9%。显然,向来强劲的浙江民间资本眼下基本“按兵不动”。
“要实现‘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跟进’的投资局面,必须要对一些像土地这样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除了实行土地最高限价外,省发改委还认为要探索工业用地的出让方式。义乌有个试点工作是“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分阶段实施,出让金分批缴纳”。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先和国土部门签一个不超过5年的短期受让合同,缴纳这一部分的土地出让金,在以后再续签长期合同。
“这也将大大降低企业前期的投入成本,并降低风险。”发改委人士评价说。
股权知识产权都可办抵押
农民想要创业,没有钱怎么办?
作为“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乐清的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的融资需求普遍旺盛,传统的小额农贷等农村融资方式早已满足不了当地农民的创业投资需求。于是,有关金融机构开始尝试开展农民房抵押贷款。
在这个小小的试验背后,包含着巨大的智慧。因为按照现行的法律体系,农村的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是不具备抵押功能的。这样的情况除了宅基地,还包括耕地、自留地、自留山等。
显然,如果不突破传统观念是无法推进创新的。对于浙江农村的这些金融举措,省发改委副主任姚作汀的评价是,合理、合法、有效。“今后,要大胆创新金融产品,推出股权、知识产权、出口退税权、农村住宅产权、林权等各种抵押贷款,让农民也能方便贷到款。”
现在,有些地市的实验已初见成效。丽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融资,使50多万本林权证成为林农的“信用卡”。目前,农民已经获得3.16亿贷款,今年第一季度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