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1日讯
80后小伙子张强现在手上有四张信用卡,习惯消费透支的他,常常因为一时忙碌忘了及时向银行还款,因为还没成家,这样向银行还债就成了父母的“义务”。有一次一周内连续收到两家银行的信用卡催款单,父母立马去银行帮他存了4000多元钱。“孩子现在收入不高,消费倒挺高的,他刷起卡来大方得很,只是我们要常常勒紧裤带帮他还钱。”说起这,张先生很无奈。
信用卡账单令父母无奈
与张先生一样无奈的父母不在少数。另一位徐女士说起儿子透支成瘾也很不爽,徐女士说,儿子王鸿去年大专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固定工作,现在搬出去和朋友一起租房住,同时在广发银行和中信银行两家银行办了信用卡。上个月,徐女士陆续接到了两家银行的催缴欠款电话,为了儿子的信用,她无奈替王鸿付清了5000多元的账单。徐女士说,她多次央求儿子回家住,别再乱花钱,但就是不听。“我曾扣下他的信用卡,没想到他却申请挂失,又补办了一张,现在又欠了3000多元,我们老两口收入也不高,跟在他屁股后面还债,真是累死人。”
逾期还款“80后”占一半
因为刷卡成习惯,一些刚出校门不久的小年轻往往不计后果消费,临到还款时手头拮据而无法及时还贷的也不少。据记者了解,目前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统计了信用卡逾期还贷情况,发现了1%左右的持卡人出现了逾期还贷。而其中“80后”占逾期还贷总人数的51.4%。
80后是信用卡的忠实拥趸。他们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就成为众多银行“营销”的重点对象,从2004年开始,银行竞相在高校发行学生信用卡,意在“从小抓起”,尽早吸纳优质客户,为了抢占市场,不仅信用卡的审批门槛较低,而且信用额度的设定也较宽松,由此吸纳了部分缺乏相应偿还能力的客户。这些客户的风险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时更容易暴露。
部分银行慎办学生卡
因为潜在风险显现,部分银行开始慎办学生卡。今年2月,中信银行停止受理大学生信用卡“I卡”的申请。3月,招商银行的大学生卡“Young卡”也暂停接受申请。部分银行虽然仍受理在校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申请,但均采取了控制风险的措施。工行优先考虑的人群包括:“211”院校、部分知名学校的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学生称号获得者、现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在读硕士生和博士生等。建设银行则重点推广“名校卡”,锁定部分重点知名高校。
有关专家认为,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很容易使自制能力较差的人不懂得量入为出,形成没有节制、过度依赖父母的不良生活习惯。专家还呼吁年轻人要懂得“量入为出”,尽可能把透支控制在自己能偿还的额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