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市委宣传部、舟山日报社、舟山广电总台
本期主持:舟山日报社副总编辑 来其
舟山日报采访中心主任沈良忠
舟山日报记者庄列毅董周一
本期嘉宾:
市交通委副主任方志浩
市发改委纪检组长康 专
舟山港务局副局长罗 宁
市交通委运输处副处长翁以然
市发改委综合处副处长张 翼
普陀区六横管委会副主任郑 海
岱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黄 伟
岱山县衢山管委会党委委员甘远兵
时间:2009年7月7日
地点:舟山日报社
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建成通车的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不仅缩短了舟山与宁波、上海等长三角大多数城市的时空距离,也意味着舟山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一体化时代,地球人同村;大桥时代,长三角同城。
时空距离的缩短,会带来人才、物资以及信息等发展要素流动的加速。而流动一定是双向的:宁波、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发展要素会通过连岛跨海大桥,更便捷地流向舟山;舟山的发展要素同样会更便捷地流入宁波、上海等地。在这种状况下,作为目前尚未与舟山本岛陆地相连的岱山本岛、衢山岛和普陀六横岛来说,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有没有能力吸引发展要素的更多流入,而不是更多的流出?在强势地区吸引弱势地区的规律作用下,这些岛会不会因此而被边缘化?我们又该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阻止或减缓可能会出现的边缘化?
会不会被边缘化,关键要看能不能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居住环境。人员的外迁和定居,最终取决的条件不是交通,而是就业环境和居住环境。
舟山日报:强势吸引弱势,这是一体化进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大家都知道,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岱山、嵊泗不知有多少人跑到定海,定海、普陀不知有多少人跑到宁波、杭州。那么,在发展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频繁的大桥时代,岱山本岛、衢山岛,普陀六横岛居民的外迁会不会加速?
甘远兵(岱山县衢山管委会党委委员):衢山人口大量外迁,跟教育卫生条件有关系,跟交通也有关系。近年来,衢山人才外流现象十分普遍,岱二医院、大衢中学一些医疗、教育骨干通过各种渠道调往定海、宁波等地,或干脆辞职,跳槽到宁波的一些民营卫生、教育机构,导致衢山的教育、卫生水平历史同比降低。举个例子,近年来,岱山县中考排名前150名的考生,大衢中学是召不到的。家长外迁绝大部分是为了孩子,很多人在宁波等地购房,也是为了孩子读书。
医疗条件落后也是原因,6万人的大岛,一旦有危重病人,如遇大风或航班赶不上就得靠直升机把病人送出去。衢山一年里60天左右有9级大风,在没有汽渡的以前,9级大风天衢山几乎就成了孤岛。
郑海(普陀区六横管委会副主任):六横过去的情况和衢山、金塘一样,由于医疗教育条件落后及交通不便,人员、企业外迁很多,特别往宁波方向迁的很多。上世纪90年代,常驻人口逐年减少,当地户籍的大学毕业生每年都不见回来。
这种情况近几年有所改变,尤其是中远集团进来后,船舶工业的发展集聚了人气,去年六横常驻人口达到了10万,其中6万多是本地人口,3万多是外来人口。
从去年情况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吸引了人口集聚,本地大学生也开始回流。所以我们估计,大桥通车后对六横没有负面影响,而且从长远看,随着舟山知名度的提高,会对六横带来好处。我们规划到2020年,六横常驻人口达到20万,比现在翻一番。
吸引人才也好,吸引人员留下来也好,交通不是关键,我觉得关键看产业,如果这个地方有钱赚,就会吸引人过来,关键是壮大支柱产业。
黄伟(岱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我觉得某种条件下居民外迁或不外迁都很正常。外迁是一种愿望,大家都喜欢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好的地方去,对岱山而言,大桥连通之后,岱山被边缘化、极地化的可能是存在的,本岛条件更加好了,没连接上的岱山相比之下更显落后了。因此,岱山的居民会不会外迁,从愿望上讲可能会有,但还要看各方面情况,其中包括外迁条件是不是具备。
当然,也会有另一种可能。如果说周边地区环境改善会吸引岱山人外迁,那么随着岱山经济的发展、居住环境的改善,也可以吸引外来人员成为岱山的新居民,流动是互动的。大项目会带动大量的人流来岱山,例如金海湾项目带来的外地工人达到1.8万,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岱山的居民。
岱山县委、县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有成效。我觉得居民会不会搬迁,更多要看社会环境、就业环境、人居环境,如果相对满意的话,居民就不会有强烈的搬迁愿望。
罗宁(舟山港务局副局长):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人才的外流,交通应该有影响,但不是关健的因素。大桥通车之后,港口条件更好了,会有很多临港项目前来落户。岱山本岛、衢山、六横是深水岸线比较丰富的岛屿,都是今后承接项目的重要区域。哪里有产业,哪里就会有居民,人流总是随着产业走的。例如岱山的长涂岛,以前居民外迁确实比较严重,但随着金海湾等大型项目进来后,老百姓也就安居乐业了。
7月6日《舟山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今年1月至6月有1593名舟山籍学子返乡就业,比去年同期增长119%,这个也证明:随着大桥通车,我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更好了,项目也会更多,大桥未连接到的大岛不仅不会边缘化,反而会显现魅力集聚人气。
舟山日报:据我们了解,海岛人外迁,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质量低下、医疗水平薄弱。但在有些大桥未连接的大岛,比如刚才谈到的衢山,偏偏也是教育、医疗人才跑得最快,走得最多。作为政府,在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尤其是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人才方面有何举措?
康专(市发改委纪检组长):教育、医疗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海岛地区相对大陆来讲,条件比较艰苦。大桥连通之后,舟山本岛的环境会有大幅度改善,但对于六横、衢山这样的岛屿,艰苦的环境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这个还是需要公共服务均等化。今年我们出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方案,下一步要大力推进,特别是公共财政怎么样向海岛、渔农村、边缘小岛倾斜,统筹城乡发展,相信通过几年的努力,教育医疗基本服务都能有大的改善。
黄伟(岱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留住人才,一个是发展空间问题,还有就是待遇问题。对岱山而言,不想单纯成为
“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岱山要充分利用大桥贯通的有利契机,积极承接长三角转移出来的梯度人才,并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特殊的待遇,把人才留住。一要坚持以情招才,情感留人。第二,为人才创造事业发展空间,为他们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第三,其实我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也不一定全部是本地的,人在外地能为我所用也是可以的。例如我们和上海名牌医院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他们定期为岱山提供服务,同时带动岱山医疗人才的成长,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合作,还可以让我们的医生去他们医院实习锻炼。
也可以利用定向委培等方式培养本土人才。建立这样一种契约:政府为人才提供怎么样培训,而人才达到怎样专业水平后要为政府提供多少服务,然后再给予一定待遇。
甘远兵(岱山县衢山管委会党委委员):从前年开始,衢山镇党委、政府就制订了优秀人才奖励办法,镇财政每年拿出15万元左右资金用于优秀人才的奖励。从今年开始,还启动了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每年安排4名大学生定向培养。
同时还加大了对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启动了规模庞大的教育布局调整工程,共投资7600万元,新建了大衢中学、敬业小学和衢山中心幼儿园。卫生方面计划投资1400万元新建衢山中心卫生院、投资1300万元改扩建岱二院综合门诊大楼。
郑海(普陀区六横管委会副主任):这方面六横也投入了大量资金。2007年起对优秀教师、医生每年拿出300万元作为奖励,医疗方面对普陀人民医院六横分院进行了全面改造,交通方面争取大桥尽快立项开工,岛上交通等也在抓紧建设,今明两年我们基础设施投入预算将近200个亿。
产业发展是大桥未连接到的大岛不被边缘化的根本,而在大桥时代,这些大岛又拿什么来引导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拿什么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落户?
舟山日报:对企业来说,总是要追求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过去,舟山既有过企业大举外迁,也有部分企业回归的现象。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企业主的心态就是哪里能发展,就往哪里跑;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搬。那么,随着大桥时代的到来,大桥未连接到的大岛,拿什么来引导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拿什么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落户?是不是也考虑造大桥?
张翼(市发改委综合处副处长):靠优势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我们的优势就是港口。深水良港这个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别人复制不了的,尽管资源不是发展的全部要素,但我们还是要从最有底气的地方做起,从优势出发去做我们的特色产业。
认清资源优势后,就需要政府推动了,一个产业区块从无到有,政府在初期需要做大量工作,包括前期规划、吸引企业的相关政策,例如六横、岱山,在中长期规划中都作为重点区块规划进去了,要长期地政策引导。
黄伟(岱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岱山劣势明显,优势也很明显,一是拥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二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岸线资源。华东地区最好的3个深水港资源,有2个就在岱山县内(蛇移门和衢黄港),另有条件良好的深水港址共计10余处,是建造国际一流港口尤其是水水中转港口和发展临港工业的理想选址。三是拥有绚丽宜人的海山风光,自古以来素有“蓬莱仙岛”之美誉,是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海上垂钓的理想胜地。四是拥有蕴量丰富的海洋资源。岱山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1~6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01.7亿元,同比增长63.1%。除了资源,吸引外来投资的关键是“修内功”,努力造就低商务成本、高投资回报、优政府服务的投资和创业环境。
郑海(普陀区六横管委会副主任):六横离宁波7.5公里,离国家级保税区煤山港5公里,40米以上的深水岸线占全市的20%,电力供应是全市最优势的。水资源方面除了水库外,目前正在建日产10万吨的海水淡化工程。从自然资源发挥效应来看,现在基本都得到了发挥,特别是船舶修造和港口物流业已充分发展。临港石化和海洋休闲旅游业目前发展缓慢,是受交通和土地要素的制约。目前,六横一方面围海造田,一方面修建大桥,保障今后的长远发展,吸引更多企业来落户。
罗宁(舟山港务局副局长):大桥通车后,舟山的港口资源价值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本岛和临近岛屿的港口集装运条件改善,港口深水岸线潜在价值会显现出来,而且大幅提升,对临港产业投资者而言是很好的机会。
由于舟山港口开放开发起步晚,基础条件特别是政府主导投资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舟山港口走的是以资源换速度的路子。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港口开发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可供开发的深水岸线越来越少,大多数大陆岸线资源基本开发完毕。目前舟山—宁波港可供开发的岸线基本上是分布在舟山的岛屿岸线资源,所以舟山大有前途。港口资源条件好的衢山、六横等岛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但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的质量。
舟山日报: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展要素流向哪里,谁被谁吸引,关键是能不能做到扬己之长,避己之短,错位发展。那么,我们的长处在哪里?短处又在哪里?我们怎样在与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中把握主动,在联动发展中彰显自身特色,形成优势,对川流不息的发展要素产生吸附力和向心力,让发展要素最大限度地“流”向我们?让我们的长处更长,优势更优?
康专(市发改委纪检组长):这是产业培育的问题。现在我们很重视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正在抓紧制定规划,结合我们舟山的资源优势,我们已经形成了几个产业集聚区,包括船舶修造和物流业。目前正在考虑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这对今后产业培育和发展非常重要,我们要抓紧制定。
罗宁(舟山港务局副局长):坚持错位发展,包括产业主攻方向错位、时机选择错位、发展重点错位。以集装箱为例,金塘在发展,六横在规划,衢山也有这个意向,可是舟山南北两个港口城市在这方面发展很成熟,市场也几乎分割完毕,目前市场增长速度远远小于生产能力增长,在这种背景下继续选择集装箱运输作为主攻方向,恐怕效果会不尽如人意。时间错位也是一样,从目前的宏观环境来看,当前并不是我市发展集装箱的最佳时机。但我们可以做些前期工作,把一些规划用作集装箱运输的岸线暂时性地改为大宗散货运输或者其他用途,等条件成熟时再改为集装箱码头。舟山的优势在于水水中转。因此,下一步的考虑应该是重点发展箱源与市场两头在外的水水中转,而且要大力吸引国际巨型船公司进行合作,以保障箱源。
甘远兵(岱山县衢山管委会党委委员):衢山近期规划要加快推进港口物流业和临港产业带建设,重点放在衢门、衢南、蛇移门、鼠浪湖四个区域,加快黄泽山油品储运基地建设和泥螺山、双子山围港步伐,做好鼠浪湖岛居民整体搬迁工作,规划建设年容量达6000万吨的大宗散货中转码头,适当超前规划小衢山——黄泽山物流港区,力争引进矿砂、化工品、原油等大宗物资中转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发展海洋运输业,发展沿海、海进江、远洋运输为主的运输船队,增强地方航运能力,把衢山港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水水中转港。
对于大桥未连接到的大岛来说,发挥产业优势需要一定时间、机遇和政策,做好完备的前期准备是重要前提,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舟山日报:我市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可是给人的感觉,在大桥未连接到的有些大岛,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比其他地区慢一点。这些大岛的资源效益、产业效益的发挥,是不是也有一个时间问题?要跟上别人的步伐,是不是还要有更多主动的姿态?
翁以然(市交通委运输处副处长):每个大岛都有自己的规划,都有自己的优势,发展有先后,但资源迟早都会有用。首先还是要改善交通条件,大桥通车之后,岱山、衢山从原来的岛际交通变成陆岛交通。我们能做的是尽量让这些大岛享受到连岛工程的效果。
黄伟(岱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资源在哪一个时间段发展比较合适,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很难说。
2005年我去香港理工大学短训,当时也提过一个问题: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海岛发展总是一定程度边缘化,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当时教授的回答是等着,等待发展机会的到来。
但等着不是说什么都不要做,作为政府要做一些前期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环境改善、资源挖掘和准备,然后进行推介和招商。
目前,港口和岸线资源的利用,我们都已经动起来了,如鼠浪岛搬迁就是为了某个产业而准备,如果等到有什么投资机会再启动,那么发展又要推迟。
张翼(市发改委综合处副处长):产业发展是有梯度,有其特殊发展规律的,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国家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等。举个例子,金塘岛集装箱规划已作好了,2030年之后可以建成。可是据预测,目前市场增长速度远远小于生产能力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只能等待,不能急于求成。
罗宁(舟山港务局副局长):我来的时候舟山人均GDP占全省第8位,那个时候我们认为舟山已经被浙江边缘化了。区域经济发展有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短短几年时间,舟山人均GDP已经上升到第四位了。所以即使被边缘化了,只要拥有丰富的深水良港资源,有项目进来,赶上来也很快,边缘化是短暂的。
舟山日报:那么,对岱山本岛、衢山和普陀六横的交通建设,今后有何考虑?
方志浩(市交通委副主任):按交通规划,舟山对外有三个通道。大陆连岛工程结束后,还有一条从朱家尖到登步到桃花到虾峙到六横到宁波的,作为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横到宁波大桥力争明年开工,它的建设难度、投资力度不亚于大陆连岛工程。
另一条北向通道是从本岛到岱山到衢山到小洋山,这个作为远景规划,到2015年后实施。这个通道打通后,衢山到小洋山最近,是前沿阵地,发展前景很好。虽然现在岱山造桥的积极性很高,但现在上这个工程的时机还不成熟,先上六横,这只是先上后上的问题。岛际之间的大桥要建的也很多,但规模不大,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出行。
甘远兵(岱山县衢山管委会党委委员):衢山正加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衢山岛开始建设直升机机场,完善配套设施,争取开通至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的航线。还抓紧建设衢山环岛公路、岛万线公路、渔港接线公路等岛内交通网。目前衢山客运中心已正式建成投入营运,24车客渡也已通航,9级大风衢山不能通航的历史从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