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4日讯
今年年初跟随温家宝总理赴英国考察商机之后,9位随行的温州商人此行的收获都不小。而正在英国出差的温州人叶茂西更是向本报记者证实,他旗下的西京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成功收购了英国本土一家卫星电视台——PROPELLER(译为螺旋桨)电视台。
虽然此前也有温州人王伟胜收购阿联酋电视台建立亚洲商务卫视的先例,但是浙江民资敢于在金融危机正在进行时,“抄底”国外传媒业,着实令外界替他“捏”了一把汗。
叶茂西,他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胆识和经营谋略?他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让已经陷入资金困境的电视台“起死回生”吗?
历时半年,买下英国一家电视台
“目前还在国外,具体信息等回国后沟通。”昨天,正在英国操办PROPELLER电视台事宜的叶茂西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复,并且确认了收购一事。
“年初跟随温总理参加中英工商峰会的时候,只是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后来是他(叶茂西)再去英国接洽的。”与叶茂西一起去英国寻觅商机的浙江牛仔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新告诉记者,其实,年初的英国之行,孙建新也有所收获,具体合作项目也会在近日落实。
资料显示,PROPELLER是欧洲第一个100%放映全新原创节目的数字卫星电视频道,通过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的卫星平台传送,由英国格林斯比研究所附属公司图像频道有限公司于2006年2月创办,它最早在英国约克郡播放,后来在欧洲数十个国家落地,现在欧洲的覆盖国家已经达到40多个。2008年11月,该电视台在意大利威尼斯获得“全欧洲最佳卫视电影频道”奖项。
但是金融危机让这家曾经辉煌一时的电视台也没有能够幸免于难,因为政府不再资助这家电视台,急需引进战略投资人应急。
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减薪”“裁员”成了议论最多的字眼和话题。可是这时候叶茂西又表现出一反常人的态度。他始终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金融危机是“寒流”,特别对以做外经贸为主的温州企业冲击很大;可同样也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温州企业要逆境求生,就要增强信心“抱团出海”,开辟海外“第二战场”。
随中国经贸代表团参加中英工商峰会的时候,叶茂西得知PROPELLER电视台的困境之后,当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叶茂西以西京集团的名义与该电视台达成初步收购意向;经过近半年努力,上月,西京集团终于斥巨资完成了对该电视台的收购工作。
收购信息一公开,也令外界对这位敢为人先的温州商人刮目相看。
叶茂西是平阳人,现任北京温州商会会长、中国丝网印刷协会理事长、西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作为在北京打拼多年的温州商人,叶茂西一方面有着温州人身上特有的胆识和韧劲,但同时也非常低调。因为很少在公开媒体上露面,身为北京温州商会会长的他,知名度似乎并不是那么高。
1994年,已经在丝网印刷界取得成绩的叶茂西,又开始居安思危,涉足户外广告;而和传媒界的密切接触,正好为他这次收购电视台奠定了基础。
叶茂西:带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其实,收购国外电视台的案例,叶茂西并非第一人。早在3年前,温州人王伟胜买下阿联酋一家国有电视台,并于2005年正式开播;此外,由林精平、唐晓华、蔡新土等旅法温籍华人共同筹办的欧洲华语广播电台,目前已正式获得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的开办批准,计划于明年春节前正式开播。
只是,在分析人士看来,收购电视台容易,而最难的还是经营。
“民资进军文化产业本身会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能比较好的传播商道精神;但是文化产业本身并非能够产生暴利的行业,对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都会是一种考验。”谈及温州商人对文化产业流露出的兴趣,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这样对记者说。
如何让陷入困境的PROPELLER重新焕发出光彩?在收购PROPELLER的相关文件中,对收购PROPELLER电视台的宗旨和定位,叶茂西也是做了详细的描述:“希望打造PROPELLER电视台成为中国与欧洲国家、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贸洽谈平台,以及专业人才的实习基地。”
叶茂西说,通过企业运作的方式,带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同时还会带动相关产业产品的出口与发展,搭建国际化的营销网络和平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不仅要“走出去”,还不忘记“引进来”,理性地汲取国外的文化与人才,取人之长,为我所用,扩展和丰富对外文化交流的载体和形式。
只是,同样作为商人的叶茂西会怎样凭借着自己的独特经营思路,让PROPELLER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
当记者就此提问时,叶茂西只是讳莫如深地简短回复一句:“经济效益很难讲,还是要靠经营。”
而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PROPELLER电视台经营的总部很有可能还是会放在国内,目前西京集团也有意在国内招聘媒介方面的专业人才。
温州资本从资源行业步入传媒业
从之前的印刷、到户外广告,叶茂西多年来的从商经验都与媒体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些经验多少为他并购英国的电视台奠定了基础。
而谈起跨国媒介的经营,3年后成功“活”下来,而且“活得有声有色”的亚洲商务卫视自然最有话语权。亚洲商务卫视总裁高度介绍,今年是收购的第三年,经过每年几千万元的投入,目前已经基本上可以收回前期的运营投入,“如果没有金融危机,经济效益会更加可观些。”
高度告诉记者,3年前王伟胜出手收购电视台,一方面是机缘,但另一方面也是建立在王的生活和经商经验基础上的。“亚洲商务卫视出现之前,在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很少有渠道可以了解中国的相关情况,尤其是中国的商务信息。亚洲商务卫视的出现填补了当地人对中国信息的缺失。”
今年以来,针对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王伟胜也是尝试着化“危”为“机”,不仅组织了国内品牌到阿联酋的商务考察活动,帮助阿拉伯等国家的商务人士加深对国内品牌的认识,同时还组织了开通了“外贸直通车”,免费为浙江企业提供宣传;除此之外,今年9月份还开通了“中阿通”的网站来增加商务和旅游信息的传递。
高度透露,亚洲商务卫视成功“活”下来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善于整合线上、线下多渠道的资源。“如果电视台的赢利模式还是单纯依靠广告收入,恐怕很难收回运营成本。”
“其实,亚洲商务卫视生存土壤的一大基础是,在阿拉伯等中东国家,了解中国信息的渠道非常少。但是,显然在欧洲国家的商务人士要了解中国信息的渠道还是非常多的。”一位业内人士则指出,比起亚洲商务卫视,叶茂西要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发达国家经营媒体,恐怕对经营能力的考验要大得多,挑战也相对高得多。
不过他也指出,叶茂西的动作说明温州民间资本的投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从以前的煤炭、山林、房地产,延伸到了文化产业、传媒业。这正好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民营企业家的实力、能力、魄力,已经和多年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跨国并购经营文化产业,温州商人的金融危机下“海外抄底”,能为他们赢得超额收益吗?对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金雪军分析,海外并购抄底什么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一点是并购人对他所并购的行业是否足够了解,以及是否有相应的人才支持。
“并购不应该是盲目的。相对而言,民资进入国内的文化产业也正在放宽,但是除了允许进入政策,更需要一个相对畅通的交易平台和退出机制,这才能吸引资金竞先追逐。”